时光无情,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长寿”的探索,人们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寻找着打开“长寿之锁”的钥匙。但是不论现代医学发达到何种程度,“长寿之锁”依旧难解,“百岁老人”仍是稀数。可就在这里,在桂西北的云贵高原山麓上,这一块天赐福地,“长寿乡”的招牌自古闻名,让许多养生者慕名而来。这里,便是人瑞、景美都在自然中的广西省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

              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上,巴马被宣布为继前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比尔班巴、中国新疆南疆一带之后的世界第5个长寿之乡;2003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证书。在世界5个长寿之乡中,巴马县排名居首。

 


         

据2012年的数据,巴马县常住人口27万,却生活着80多位百岁老人。联合国对长寿乡规定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而巴马县的百岁老人所占比例比联合国规定的标准高几倍,是典型的世界长寿之乡。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寿命与四大因素有关:一是遗传,占15%;二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占17%;三是医疗卫生水平,占8%;四是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占60%。在巴马,这四大因素尽占其三。人们将巴马比喻为一个掌握“长寿秘钥”的天赐福地。

           从南宁市前往巴马县城车程约300公里,时程约4-4.5小时。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之乡”的美名源远流长。清朝嘉庆年间,巴马曾有一个名叫蓝祥的老人,以142岁的高寿名动天下,嘉庆皇帝特地题诗相赠,称其为“烟霞养性同彭祖,花甲再周衍无极。”到了光绪戊戌年,又有一位祥瑞老人闻名九州,那便是巴马桃乡平林村的邓诚才——光绪皇帝钦命广西全省提督冯子才为其题赠”惟仁者寿”的匾牌,直到现在,那块牌匾还被邓家的第四代孙完好保存。

                谈到巴马的长寿村,不得不提到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长寿村最大的亮点就是那些百岁老人,每个年过百岁老人家门口都有小牌子,上面写着他们的年纪和出生年月。如今这些老寿星们坐在家中,经常会有游客排着队来探访他们:按照当地的习俗给老人送上红包,请老人摸顶赐寿,与老人合影留念,还可以和老人聊聊天,听听他们的长寿之道。

                由于巴马地处亚热带与热带的地理分界上,同时也是海洋气候与高原气候的交汇区,使得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在一般的城市里,空气中所含的负离子约为1000~2000个,而在巴马,空气中的小粒径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就有2000~5000个,被称为“天然氧吧”,尤其是几个出名的“长寿村”,空气中负氧离子竟高达约每立方厘米3万个。这些负离子不仅能起到净化空气作用,而且还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过程,对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养保健作用。

           

巴马泉水自古以来就具有神奇的效果,在民间被称为“可滋泉”,又因巴马百岁寿星居世界之首而得名“不老泉”。中科院院士姚鼎山教授曾对此做过实验,测得巴马水小分子团指标为64~83Hz,极易进入人体细胞膜被人体吸收,可以改善生化作用,增强酶的活性,这也是一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巴马比较容易治愈的重要原因。

                除了泉水,在巴马的地磁也高于其他地区,地球的一般地区地磁约在0.25高斯,而巴马的地磁高达0.58高斯,是一般地区的1倍多。有科学考证,人们生活在恰当的地磁场环境中,身体发育好,血清清洁且循环好,心脑血管发病率低,身体免疫力高,能协调脑电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质量。

                巴马人终生吃大米粥和玉米粥,或是两种米的混合粥,堪称“粥食长寿乡”;此外巴马人喜欢吃火麻油,经研究,火麻油可以润燥滑肠、滋养补虚、降低血压和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在巴马的百岁寿星中,患心血管疾病的只占3%左右,而肠癌则从来没有过,相信巴马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