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文化之魂,共谋文旅发展

9月20日,第14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此次论坛集聚了包括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晓莉,泰国文化部副部长巴拉梅•安披切,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秘书长拿督依斯汉•依萨,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在内的政府官员、高校领导及文学艺术界名人等。

打开窗口促交流,平台助力书新章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表示,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已成为推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中心将与各方携手,推动中国—东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民心相通,深化务实合作。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认为,本届论坛将为各国探讨文化和旅游互促互荣关系,交流各自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践经验搭建一个良好的舞台,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务实合作。

在互联互通的时代,文化和旅游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因素。泰国文化部副部长巴拉梅•安披切表示,旅游不能局限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本土文化的利用,相反地,我们需要加强文化的相互学习,共筑一条通向成长与包容的未来之路。

借力“一带一路”,聚焦文旅融合

近年来,“‘一带一路’旅游热”持续升温。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中国—东盟文旅融合的有益合作,让双方民众享受到更为丰富的文化生活成为了本次文化论坛讨论的热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甘霖表示,广西文旅融合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健全的机制保障。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将深耕东南亚市场,做好文旅对外交流融合大文章。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契机和中国组建文化旅游部的新形势,中国驻缅甸、泰国前大使管木认为今后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旅游机构应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发展的机制建设和能力建设。

无论是在历史,经济,文化还是在旅游方面,丝绸之路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西蒙•希金斯和泰国宣素南他皇家大学董事会主席马生财都高度肯定了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作用。马生财说,过去郑和下西洋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文明,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又将中国与其他国家联系在一起。泰国人民相信,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建设,不但能缩短两国之间的旅程,更能使双方友谊长存。

传承民族文化,打造品牌卖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对于文化发展与传承不能数典忘祖,要将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和精神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鲜明的气质与独特的指纹,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出历久弥香的别致韵味。独一无二的民族元素在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构成了它的核心竞争力与独具特色的品牌卖点。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