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两国历经18个月的贸易争斗后,2020年1月15日,中美双方在美国华盛顿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有助于贸易紧张局势得到缓解。


扩大贸易方面,中国将提高未来两年内对美国货物和服务的采购量2000亿美元(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其中包含未来两年间采购工业品777亿美元,例如工业设备、电器设备、车辆等;农产品采购金额将增加320亿美元,例如油料种子、牛肉、鸡蛋、宠物食品、海鲜;能源采购金额将增加524亿美元,例如天然气、石油;服务类别的采购费用将增长379亿美元,例如旅游、保险和证券。
此外,协议中的食品和农产品贸易合作,有助于减少贸易壁垒和促进美国产品增长,覆盖乳品、婴儿食品、家禽、肉类、水产品、大米、饲料等重点领域。
对于协议中的其他重点,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保障。同时,要求中国增加美国公司进入中国金融服务市场的机会。此外,中国承诺不以市场准入为要挟,迫使外国公司转让技术。中国还同意不直接支持旨在获取外国技术以满足其产业计划的对外投资。
泰国商业部贸易政策与战略办公室主任萍差诺分析道,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一致,有助于改善全球贸易环境,缓解贸易战紧张形势,对泰国的贸易合作伙伴来说是好消息,尤其是美国,很大程度有利于泰国出口。
该协议中并没有指出让中国降低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的条件。因此,泰国应该趁此时机代替美国产品,例如冷冻海鲜产品、加工食品和饮料、纺织品、服饰、鞋子、珠宝和化妆品。
开泰研究中心认为,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仍处在高度不确定性,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尽管两国已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实际上中美两国仍须承担各种影响,特别是价值12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的减征关税只是部分减税,该部分商品的税率仍为7.5%;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大部分中国进口商品仍加征25%关税,导致2020年全年中美两国仍将面临高关税议题。


至于对泰国的影响,开泰研究中心预测,泰国2020年出口仍将面临不确定性。尽管因美国对中国部分进口商品减税而有所放缓,导致作为中国生产链组成部分的泰国商品出口出现下降。
泰国可能因受到今后2年内中国必须进口更多美国商品的条件的间接影响而面临风险,例如电子电气设备和化学制品类的相关泰国产品存在着可能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与之相关的主要泰国农产品只有黄豆,即从美国进口可能面临更高的价格影响,或需寻找替代的进口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