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0日,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在老挝万象举行。特别会议开始前,中国国务院委员兼外长王毅和东盟十国外长以东盟方式手拉手,振臂高呼“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东盟加油!”。各方就中国和东盟携手应对疫情达成了重要共识,一致认为要同舟共济、相互支持、共克时艰。
来自中国驻泰王国大使馆官网信息,会议结束后,王毅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盟各国与中国坚定地站在一起,为中国的抗疫斗争提供了温暖和宝贵的支持。各国政府纷纷表达慰问,伸出援手。各国民众自发捐助,雪中送炭。我们会铭记这份患难真情。
王毅还表示,中国和东盟各国情同手足,命运与共。面对疫情,加强团结,深化合作是唯一的正确选择。以此次应对疫情为契机,加强未来各领域合作。
一、加强对接,联防联控。推动双方卫生、检疫、交通、出入境等部门有效协调合作。及时分享疫情信息、防控措施和研究成果。适时举行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
二、着眼长远,确立长效合作机制。建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建立中国—东盟防疫物资储备中心,提高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发挥中国—东盟卫生部长会议作用,通过中国—东盟合作基金支持更多卫生合作项目。
三、理性应对,战胜恐慌。尊重世卫组织的专业权威建议,及时评估疫情防控进展。


四、化危为机,培育新合作增长点。疫情在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催生新产业、孕育新业态。今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我们可以加强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合作,特别是帮助受到冲击的中小微企业利用数字经济重新焕发生机。通过加强智慧城市合作,打造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的“城市大脑”,提高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决策和处理能力。
王毅强调,恐慌比病毒更可怕,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疫情虽然会使中国经济受到一定影响,但这只是暂时和有限的。疫情使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受到一定阻碍,但这是完全可以克服和弥补的。
中国经济拥有强劲动力和韧性,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中国—东盟利益高度融合,供应链和产业链衔接紧密,疫情过后,合作需求将加速反弹释放,合作空间也将得到新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