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杂志书面采访稿中泰建交45周年:全球变局,友谊长青

中国—东盟博览杂志书面采访稿中泰建交45周年:全球变局,友谊长青

一、中泰两国关系45周年发展历程(政治、经贸、投资和金融、交通和互联互通、文教和旅游、科技创新、国际和地区合作)1975年7月1日,中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翻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45年来,无论两国国内如何发展,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泰关系始终沿着先辈伟人开辟的道路稳步前进,成为国家间和睦相处、互利共赢的典范。近年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拓展,人文交流更加密切,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快速发展,全方位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政治上,双方相互尊重、彼此信赖,战略互信得到深化。两国领导人在双多边场合频繁会面,就重大战略问题坦诚深入交换看法,为双边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主席致贺哇集拉隆功国王陛下加冕,亲自向诗琳通公主殿下颁授中国对外最高荣誉“友谊勋章”。李克强总理赴泰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正式访问,为新时代中泰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巴育总理等泰国政府、国会领导人多次率团访华,同中国领导人深入交流。面对国际地区形势复杂深刻变化,中泰两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携手面对困难与挑战,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协作。 ——经济上,双方互为重要伙伴,务实合作硕果累累。双边贸易额连年增长,2019年达917亿美元,是建交初期的近3700倍。中国连续七年成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泰国是中国在东盟中第三大贸易伙伴。2019年中国成为泰国最大外资来源国。今年1至5月,中泰进出口额在疫情重压下逆势上涨8.1%。双方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中泰铁路建设进展顺利,百余家中国企业落户泰中罗勇工业园,中国铁建参与的泰国EEC连接三大机场高铁项目成功签约。华为、阿里巴巴、京东等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正与泰国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推动泰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现代物流、5G通讯等“未来产业”发展,为中泰经济合作增添新动能。 ——人文上,双方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2019年共3.6万名中国学生在泰国学习,2.8万名泰国学生赴中国留学,近1500名中国汉语教育志愿者在泰国工作。中国多年稳居泰国最大旅游客源国,赴泰游客数量连续两年破千万。双方在科技、卫生、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南京艺术学院与泰国甘拉雅尼音乐学院交流与合作有声有色,泰国电视剧在华热播,中国电影电视剧、网络文学受到泰国年轻人的喜爱,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不断加深。 二、新冠疫情下,中泰关系迈出新的步伐(中泰携手抗疫、中泰携手开展抗疫合作对两国关系的影响、这场疫情成为政治、世界秩序、国际和地区合作的重要转折点,新时代下的中泰关系将朝哪个方向发展?) 中泰一家亲,携手战疫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两国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在彼此抗疫艰难时刻,及时给予对方宝贵政治支持和无私医疗物资援助,生动阐释了“中泰一家亲”的真挚情谊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精神。 哇集拉隆功国王陛下向习近平主席致慰问电,高度赞赏中国抗击疫情采取的有力措施。总理巴育、国会主席川•立派分别代表泰国政府、国会向中国领导人致慰问电。巴育总理还发表视频讲话,为中国和世界抗击疫情加油打气。泰国各界倾力相助,短时间内向中国捐赠了大量医疗物资。 中方一直关注泰国疫情发展,及时同泰方分享疫情信息、沟通防疫措施、研商治疗方案、开展疫苗研发合作,尽其所能提供支持与援助。中国政府向泰国政府捐赠两批医疗物资,包括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检测试剂和防护服等。中国企业、友好组织和民间机构自发行动,支援泰国抗疫斗争。中国大使馆还专门设立“爱心柜”,为使馆附近泰国民众提供生活必需物资。中泰抗疫合作充分展现两国“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特殊友谊,中泰关系历经疫情洗礼,更加亲密无间、牢不可破。 三、在世界格局新变化下,中泰关系发展的建议当前,国际秩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形成多重挑战,激化政治民族主义、外交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社会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抬头,产业脱钩、“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疫情滋生的“分裂”文化,不断侵蚀国际合作意愿和共同行动力,也给全球经济复苏造成严重阻碍。 中泰两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获益者。45年风雨走过,中泰两国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原则,成功打造践行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国家交往典范。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奉行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理念,中泰关系必将在国际乱局中坚定前行,在传统友好中升华情谊,在各领域务实合作中结出新硕果。 首先,应加强战略沟通。以高层交往为引领,密切两国各级别人员往来,用好各项对话合作机制,为双方进一步增进互信、对接合作提供坚实保障。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两国发展战略在政策和执行等层面深入融合,为更广泛密切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Read more
泰中携手共进迈向未来——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朱林

泰中携手共进迈向未来——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朱林

泰中经贸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值泰中建交45周年之际,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部长朱林•拉萨纳维席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泰中双边关系发展活跃,各方面合作日趋紧密,尤其是经贸。 中国是泰国最大贸易伙伴。在过去十年中(自2010年至2019年),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6.3%。泰中双方定下目标,在2021年之内双边贸易额力争达到1400亿美元。 2019年中国成为泰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泰国国际贸易总额的16.5%。泰国是中国的第14个贸易伙伴,约占中国国际贸易总额的2.0%。2020年1月至4月,双边贸易总额为251.99亿美元,同比增长1.48%。 “两国贸易往来存在2-3种形式,即:中泰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机制;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MLC);伊洛瓦底江、湄南河与湄公河三河流域经济合作战略(ACMECS)。另一重要经济合作架构是中国-东盟自贸协定(ACFTA),进一步加强区域经贸合作,将实质性地彼此开放市场。”朱林说。 RCEP于今年底落地,拓展泰中经贸合作 海南是中国高度重视的经济特区,加上有很多泰国华裔祖籍海南。为此,商业部正寻找合作突破口或签订特别协议,进一步深化泰国与海南之间的合作关系。 泰国高度重视促进与中国各省的合作,双方开展多层次的互访交流,以及参加各种省级贸易展,进一步拓展两国的合作渠道和机会。 转战线上,渡过疫情危机 关于泰中两国应对疫情对经贸的挑战,朱林说,受疫情影响,传统的线下贸易有诸多障碍,消费者行为习惯也发生改变,为此,线上贸易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这也是进入中国消费群的重要渠道。 前不久,泰国商业部与中国阿里巴巴旗下天猫线上商城平台达成合作,在天猫线上商城上建立“TOPTHAI旗舰店”。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包括食品(水果、加工水果、罐头食品、零食、饮料)、家居产品(乳胶枕、家居饰品)和时尚产品(服装、包包、鞋子)。 习近平主席向诗琳通公主亲授中国国家涉外最高荣誉“友谊勋章”,让泰国全民倍感荣幸,也是泰国获得的殊荣。长期以来,诗琳通公主为推动中泰务实合作和传统友谊做出杰出贡献。 此外,泰中两国高层频繁互访,更重要的是两国民心相通更加和谐紧密。 “最后,我衷心希望,不论是政治、经济、社会还是政党层面,泰中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双方全方位友好合作蓬勃发展,共同迎接更加广阔的美好未来。”朱林说。  

Read more
时不我待,抓住中国发展机遇 ——泰国法政大学阿顺诗副教授

时不我待,抓住中国发展机遇 ——泰国法政大学阿顺诗副教授

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影响的背景下,新时代的泰中关系将如何发展?如何才能抓住中国发展机遇? 围绕以上问题,泰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顾问、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阿顺诗•帕尼察叁进行了深度剖析。阿顺诗副教授曾编著《中国之崛起:雄心勃勃,目光长远》,是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专家。 疫情过后,中国—东盟关系更紧密 阿顺诗副教授分析说,疫情成为全球化“终结者”,区域主义变得日益重要,成为今后发展大方向。 中美贸易争端迫使全球供应链进行重大调整,加速中、美供应链分裂。中国对美贸易的依赖度进一步降低,以减少贸易战带来的风险。双方各持本国立场,建立各自的“王国”。换而言之,两大经济体“大脱钩”。 从全球化终结到区域主义潮流、中美两极分化,将可能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如东盟等市场潜力巨大的国家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投资进一步增强。从今年一季度数据层面看,虽然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但东盟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两大关键点,抓住中国发展机遇 从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来看,中国不仅对泰国经济增长尤为重要,还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强引擎。疫情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短期冲击,但展望未来5-10年,全球将看到“中国世纪”来临。 阿顺诗副教授认为,抓住机遇与中国共同成长,必须采取“将中国转为机遇”政策,关键要做到以下两点:1、数字化。主动做出调整以适应数字变革,学习中国先进技术;2、多元化。旨在调整泰国对中国出口结构,建立平衡发展,分散经济风险,与中国共同成长,但非过度依赖中国,避免带来风险。 下一步,泰中两国应该携手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中国正朝此方向发展,泰国也积极向数字化经济转型。近日,泰国首次通过应用软件向公众发行政府债券,泰国中央银行将以Inthanon项目为基础开发央行数字货币原型。可见,两国发展方向一致。不仅如此,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将2020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将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 泰国对中国产品出口结构方面,过去,中国从泰国进口的产品,大部分为原材料和半原材料,以进一步加工出口。未来,如果泰国业者仍保持与中国传统贸易模式,可能举步维艰。为此,建议泰国做出重大结构调整,将重点放在向中国出口成品,如美容产品、珠宝、首饰,以及通过电商渠道出口。 最后,阿顺诗副教授还强调,接下来中泰关系的发展方向是携手共进,共同成长,抓住中国机遇的同时,又不盲目跟风,不武断排斥,时刻保持谨慎的心态对待。 “通过数字化、多元化与中国这条‘巨龙’腾飞,知己知彼,全方位了解中国,勿要盲从,保持平衡关系,实现互利共赢至关重要。”阿顺诗副教授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