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影响的背景下,新时代的泰中关系将如何发展?如何才能抓住中国发展机遇?
围绕以上问题,泰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顾问、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阿顺诗•帕尼察叁进行了深度剖析。阿顺诗副教授曾编著《中国之崛起:雄心勃勃,目光长远》,是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专家。
疫情过后,中国—东盟关系更紧密
阿顺诗副教授分析说,疫情成为全球化“终结者”,区域主义变得日益重要,成为今后发展大方向。
中美贸易争端迫使全球供应链进行重大调整,加速中、美供应链分裂。中国对美贸易的依赖度进一步降低,以减少贸易战带来的风险。双方各持本国立场,建立各自的“王国”。换而言之,两大经济体“大脱钩”。
从全球化终结到区域主义潮流、中美两极分化,将可能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如东盟等市场潜力巨大的国家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投资进一步增强。从今年一季度数据层面看,虽然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但东盟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另一值得关注的方向是,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除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之外,还筑起“数字丝绸之路”,为数字经济合作铺平道路。
如今的中国不再单纯是产品输出、国民出境游或企业“走出去”,各大平台也顺利走出国门,如人们十分熟悉的阿里巴巴电商平台Lazada、短视频社交平台抖音等。
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和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数字人民币已在中国4大主要城市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今年,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创建新数字货币,此次拟议的稳定币将以4种亚洲主要货币(人民币、日元、韩元及港币)为支持后盾,充分反映了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战略下正全面朝数字经济方向发展。
“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全球格局‘疫’变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能判断泰中关系发展方向,关键在于抓住中国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阿顺诗副教授说。


两大关键点,抓住中国发展机遇
从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来看,中国不仅对泰国经济增长尤为重要,还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强引擎。疫情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短期冲击,但展望未来5-10年,全球将看到“中国世纪”来临。
阿顺诗副教授认为,抓住机遇与中国共同成长,必须采取“将中国转为机遇”政策,关键要做到以下两点:1、数字化。主动做出调整以适应数字变革,学习中国先进技术;2、多元化。旨在调整泰国对中国出口结构,建立平衡发展,分散经济风险,与中国共同成长,但非过度依赖中国,避免带来风险。
下一步,泰中两国应该携手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中国正朝此方向发展,泰国也积极向数字化经济转型。近日,泰国首次通过应用软件向公众发行政府债券,泰国中央银行将以Inthanon项目为基础开发央行数字货币原型。可见,两国发展方向一致。不仅如此,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将2020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将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
投资方面,为迎接中国先进技术产能和两国初创企业交流合作项目,泰国正大力推动东部经济走廊(EEC)建设。关键在于泰国要做好培养语言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人才准备,以及做出调整朝数字经济发展。如果做到这些,才能让两国合作走得更远。
泰国可在多方面做出调整,利用数字经济抓住中国发展机遇,例如泰国旅游平台与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平台开展合作,将知名泰国旅游推介内容译成中文,例如Wongnai点评平台,当有中国网友线上咨询,建议提供中文服务,这样便于走进中国目标群体,因为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已进入“数字化”,同时还能将泰国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后疫情时代进入新常态,全球将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过去一直依赖中国(资本)的泰国企业,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一味认为一切将恢复往昔。尤其是今年,由于中国经济遭受重创,中国游客市场短期内可能无法回温。今年中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导致中国公民出境游的收入和需求均下降,特别是赴泰旅游的中国游客,大部分属于首次出境游的非高收入群体。
此时,泰国应该趁势而上,抓住中国发展机遇,注重游客质量而非数量,尤其是中国高端游客,以及注重养生旅游的中国老年群体。
阿顺诗副教授还分析说,疫情过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将依靠不断扩大内需拉动,减少依靠外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明确表示将“六保”任务作为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是保粮食能源安全。中国将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依靠国外粮食进口。因此,过去主要依靠中国市场的泰国农业应该做出调整,注重多元化,分散风险,降低将中国作为主要市场的依赖度。


泰国对中国产品出口结构方面,过去,中国从泰国进口的产品,大部分为原材料和半原材料,以进一步加工出口。未来,如果泰国业者仍保持与中国传统贸易模式,可能举步维艰。为此,建议泰国做出重大结构调整,将重点放在向中国出口成品,如美容产品、珠宝、首饰,以及通过电商渠道出口。
最后,阿顺诗副教授还强调,接下来中泰关系的发展方向是携手共进,共同成长,抓住中国机遇的同时,又不盲目跟风,不武断排斥,时刻保持谨慎的心态对待。
“通过数字化、多元化与中国这条‘巨龙’腾飞,知己知彼,全方位了解中国,勿要盲从,保持平衡关系,实现互利共赢至关重要。”阿顺诗副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