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使命,为泰中友好添砖加瓦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

坚守初心使命,为泰中友好添砖加瓦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

1、吸引中国投资,尤其是高科技型中国中小型企业;2、扩大对华出口;3、助力泰国东部经济走廊(EEC)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实现共同繁荣;4、促进两国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进一步推动泰国电商领域的发展。 疫情趋紧人心,泰中关系更牢固紧密 “过去,我们制定了许多加强泰中经贸合作的计划,虽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很多经济活动拉闸,但是疫情过后,需要依旧按照原计划行动和加倍努力使经济复苏。届时将组织泰国企业参加今年11月份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CIIE)。中国已连续三年举办进博会。此外还将努力实现吸引中国30个省份投资商赴泰投资的目标。”林楚钦说。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争端的推动力,为中国乃至亚洲供应链和产业链构建,中国和亚洲关系更紧密更强劲。 疫情过后,邀请中国投资商赴泰投资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东部经济走廊(EEC),泰国政府致力于将其发展成东南亚大门。因此,为扩大双边贸易投资规模,商会专门成立新生代团队负责两国企业相互进行交流考察的协调事宜。 除了落户泰国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之外,商会还发现赴泰投资的创新技术型中国中小型企业的潜力,尤其是与中国有关的业务,如与中国开展进出口贸易。商会拥有强大的关系网和来自50多家商会组织的上千家企业会员,将能为以上赴泰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有效支持和便利。 泰中携手共进迈向未来 根据泰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泰国对华出口29.093亿美元,增长15.3%。今年前5个月,泰国对华出口总额为122.211亿美元,增长4.7%,占泰国出口总额的12.5%。主要出口产品有水果(新鲜、冷藏和干果)、汽车及其零部件、橡胶制品、电路板、计算机及其零部件。 投资方面,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对泰累计直接投资额约80亿美元,中国倾向于投资新型创新技术产业、新行业、物流及电子商务产业。截止2019年9月底,泰国对华累计直接总投资额约43.4448亿美元(仅今年1月至9月,泰国对华直接投资额7448万美元。) 根据今年前5个月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向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递交投资申请共计82个项目,总投资额150.69亿泰铢,项目和投资额方面均占外国总投资比例最高。 中国在先进科技方面占有优势,将数字化、自动化、机器人等技术运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尤其是医疗业、零售业。因此,若能优势互补,将给泰国带来机遇,因为泰国正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需要依靠邻国劳动力,以及缺乏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 “我认为,现在做生意,应该要开放包容,不要害怕,抓住中国发展机遇,携手共进,实现互利共赢。”林楚钦说。  

Read more
后疫情时代,中泰友好仍是主流

后疫情时代,中泰友好仍是主流

文/覃蕾 随着东盟多国逐渐推出“解封”措施,疫情也有了放缓的趋势。近日,马来西亚PEMANDU机构发布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指数报告指出,泰国疫情后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表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第二。在全球疫情严峻的形势下,这无疑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作为中国在东盟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疫情期间泰国在战“疫”中的表现如何?中泰两国又是如何鼎力支持彼此?中泰关系发展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近日,在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举办的“东盟快闪”学生沙龙活动上,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国际学院教授杨保筠分享了相关见解。 杨保筠分析认为,泰国疫情迅速复苏的原因在于泰国新冠疫情的发端较早,泰国也很早就对疫情采取了措施。虽然紧急状态持续了较长时间,但即使是在天气的炎热的情况下,许多泰国的普通百姓依旧自觉佩戴口罩。泰国能在抗疫上成效显著和其国内人民的自觉紧密相关。 共克时艰,中泰友好仍是主流 疫情之后,中泰更“友”了 泰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自古以来便是大国角逐的博弈场。近年来,泰国国际形势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中国作为泰国的友好邦国,世界各国也高度关注中泰关系的发展。2020年是中泰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泰关系经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考验,愈加坚定、成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期间,中泰两国,从政府高层,到民间社会团体、个人,都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推动中泰关系迈上新台阶。  

Read more
泰中建交45周年 回顾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泰中商务委员会主席邱威功

泰中建交45周年 回顾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泰中商务委员会主席邱威功

历经各种风雨考验,泰中关系更加亲密无间、牢不可破。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人类面临诸多挑战背景下,我们应如何通过两国友好邦交关系共创美好未来?围绕该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泰国安美德(AMATA)集团董事长、泰中商务委员会主席邱威功。 “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活动一度被迫按下‘暂停键’,但是中国对泰国投资仍呈增长势头,如罗勇AMATA CITY是全球拥有入驻中资企业最多的工业园,超过160家,中国籍员工超过4000人。”邱威功说。 基于建交45年,泰中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中国投资商对泰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可持续发展。泰国地处东盟核心地带,未来,相信泰国仍是中国人热衷投资和工作的东盟国家。 关键是我们如何通过泰中友好邦交关系寻找合作机遇。邱威功强调说,如今,我们要从一个更新的角度去重新了解中国,跳出对30、40年前中国的刻板印象,中国不再“闭关锁国”,人均GDP不再只有200美元。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持续以GDP年均增速9%的速度快速增长,使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Read more
泰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拉西上将

泰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拉西上将

区域性国际关系方面,苏拉西上将认为,通过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的合作和模式,区域性国际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在某些领域增进互信,例如国家检疫,以及可以利用该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 疫情过后,东盟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泰国应与东盟齐心协力,创造出更大的区域整体利益。对中国在泰国投资和推动东部经济走廊(EEC)建设方面,此前,来自中国的投资大幅增加。 苏拉西上将认为,中国企业仍继续投资东部经济走廊,虽然此次疫情会对中国投资造成短期冲击,但是中国却依旧对泰国的投资热情不减。泰国具有区位优势,应该寻找合作共赢机遇和空间。 与中国共同成长方面,苏拉西上将建议着重从两个方面考虑,即经济增长、共同增长。 建交45年来,从泰国王室、政府到民企、人民,泰中两国在各领域各层次都联系密切。在学术交流方面,中国拥有相当丰富的智库类型和学术资源,泰国应善加利用,进一步深化拓展相关合作,以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 从苏拉西上将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两国合作带来更多机遇,分为五个方面,包括:1、“政策沟通”全面对接;2、“设施联通”稳中有进;3、“贸易畅通”日新月异;4、“资金融通”方兴未艾;5、“民心相通”深入人心。 中国正在全球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关键是泰国又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为此要有全方位发展机制,双方在真诚互信、心手相连、相互平等、尊重彼此差异的前提下,实现互惠互利。建交45年来,两国始终沿着该方向不断前行,为此,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泰中两国在政体、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差异,但本着求同存异和相互信任的原则,不管国际形势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两国关系都经受住了时间和各种挑战的考验,推动两国在各领域的广泛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抓住用好中国重大政策机遇 关于中国政策和泰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方面,对今年中国两会和于201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分析,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个要点: 中国坚决打击贪污腐败行为,虽属于内部政策问题,但需要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反腐败经验值得泰国学习、借鉴。 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为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泰国应建立研究团队和智库,这也是泰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今年“两会”有些特殊,中国未制定GDP增长目标,展现了未受西方国家高度重视的GDP数值制约的国家发展思路,将重点放在脱贫攻坚上,提高人民购买力。同样,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包括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推动建立新经济一体化建设,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中国推进教育制度改革,与一流国际教育机构建立合作,致力发展成为国际教育中心,将中国教育国际化。泰国应借此时机对本国教育制度进行调整,携手中国共同发展,这也是泰国面临的挑战。 中国高度重视公共卫生系统,尤其是当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外,中国在医疗器械和公共卫生设备制造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而泰国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系统,泰国健康安全水平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为此双方可拓展合作。 中国绿色经济政策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包括制造业、消费等,为各国提供绿色发展思路,泰国应该学习和借鉴。 中国的目标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注重技术研发,例如华为全球拥有8万研发人员。尽管泰国仍无法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是可以定位成为创新科技用户,也可以追寻拉玛五世足迹,吸引外国专家来泰国工作。 中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和政策,按“一国两制”方正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这是一个敏感问题。泰方始终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全国人大推动涉港国安立法属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