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拉西上将

“回顾泰中两国关系发展历程,是尤为值得称赞的45年。虽然两国的政体、经济和社会方面存在差异,但在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下,双方始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拉西•塔纳唐上将就泰中建交之事说到,45年前,在当时国际局势下,泰国政府领导人勇于调整外交政策,加上中国政府的博大胸怀,使泰中两国重新恢复正常外交关系,开启了双边关系的新篇章。泰国也将目光从“西方外交”转向“中国和东方外交”。

45年来,尽管两国各方面存在差异性,但是两国政府和人民时刻祸福与共、心手相连,推动双方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互惠互利。更为重要的是两国战略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苏拉西上将相信,在新外交趋势下,泰中两国仍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势头。从思想和行为要保持统一的“集体防御”转为“合作安全”,寻找双方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所谓“新外交”,更注重遏制战争及冲突,求同存异。泰国如同“随风弯曲的竹子”,有足够的弹性弯曲,始终能与各国均保持良好的关系。

后疫情时代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关系带来深刻影响。要问将引起何种地缘政治格局变化,苏拉西上将认为,与中国开展合作的国家,未来将继续保持密切联系,开展更多国际政治层面合作。

全球达成国际新秩序将更注重人类安全和生活环境问题的共识。

疫情后迎来逆全球化浪潮方面,苏拉西上将认为,疫情后,全球化时代并未消失,只是合作方式发生改变。有些领域可能出现逆全球化现象,有些则维持原样。

区域性国际关系方面,苏拉西上将认为,通过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的合作和模式,区域性国际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在某些领域增进互信,例如国家检疫,以及可以利用该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

疫情过后,东盟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泰国应与东盟齐心协力,创造出更大的区域整体利益。对中国在泰国投资和推动东部经济走廊(EEC)建设方面,此前,来自中国的投资大幅增加。

苏拉西上将认为,中国企业仍继续投资东部经济走廊,虽然此次疫情会对中国投资造成短期冲击,但是中国却依旧对泰国的投资热情不减。泰国具有区位优势,应该寻找合作共赢机遇和空间。

与中国共同成长方面,苏拉西上将建议着重从两个方面考虑,即经济增长、共同增长。

在工业新型合作平台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泰中两国仍可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务实合作。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将2020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将进一步加强数字领域合作。

农业方面,泰国应致力于生产中国无法生产或能生产但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的产品,如茉莉香米、榴莲。实现共同发展,在知识和人力资源方面应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苏拉西上将认为,泰国应积极制定合作方案,考虑如何让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例如建立安全联盟,不单是指军事、国防,还包括粮食安全、医疗、公共卫生等均可以开展合作,创造发展机遇。正如中国有句古语“化干戈为玉帛”,意思是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交45年来,从泰国王室、政府到民企、人民,泰中两国在各领域各层次都联系密切。在学术交流方面,中国拥有相当丰富的智库类型和学术资源,泰国应善加利用,进一步深化拓展相关合作,以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

从苏拉西上将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两国合作带来更多机遇,分为五个方面,包括:1、“政策沟通”全面对接;2、“设施联通”稳中有进;3、“贸易畅通”日新月异;4、“资金融通”方兴未艾;5、“民心相通”深入人心。

中国正在全球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关键是泰国又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为此要有全方位发展机制,双方在真诚互信、心手相连、相互平等、尊重彼此差异的前提下,实现互惠互利。建交45年来,两国始终沿着该方向不断前行,为此,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泰中两国在政体、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差异,但本着求同存异和相互信任的原则,不管国际形势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两国关系都经受住了时间和各种挑战的考验,推动两国在各领域的广泛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抓住用好中国重大政策机遇

关于中国政策和泰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方面,对今年中国两会和于201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分析,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个要点:

中国坚决打击贪污腐败行为,虽属于内部政策问题,但需要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反腐败经验值得泰国学习、借鉴。

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为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泰国应建立研究团队和智库,这也是泰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今年“两会”有些特殊,中国未制定GDP增长目标,展现了未受西方国家高度重视的GDP数值制约的国家发展思路,将重点放在脱贫攻坚上,提高人民购买力。同样,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包括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推动建立新经济一体化建设,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中国推进教育制度改革,与一流国际教育机构建立合作,致力发展成为国际教育中心,将中国教育国际化。泰国应借此时机对本国教育制度进行调整,携手中国共同发展,这也是泰国面临的挑战。

中国高度重视公共卫生系统,尤其是当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外,中国在医疗器械和公共卫生设备制造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而泰国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系统,泰国健康安全水平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为此双方可拓展合作。

中国绿色经济政策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包括制造业、消费等,为各国提供绿色发展思路,泰国应该学习和借鉴。

中国的目标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注重技术研发,例如华为全球拥有8万研发人员。尽管泰国仍无法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是可以定位成为创新科技用户,也可以追寻拉玛五世足迹,吸引外国专家来泰国工作。

中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和政策,按“一国两制”方正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这是一个敏感问题。泰方始终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全国人大推动涉港国安立法属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