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背靠中国内地,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经济区,面向东南亚,辐射印度洋、大洋洲、非洲,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
《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海南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对此,专家指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不仅能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在热带农业、海洋经济、旅游业等产业的交流合作,还能借助自由贸易港这个新平台促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挖掘经济新增长点创造机遇。
天津师范大学自由经济区研究所所长孟广文在接受《中国—东盟博览》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东盟国家会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尤其是在服务业方面。
一方面,海南接近国际贸易主航道,陆域海域发展空间广阔,加上自由贸易港政策对航务与转口贸易的支持,未来海南或能部分替代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航运转运功能。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再结合中国香港的局势,中国有必要寻求新的平台来扩大服务业开放,目前海南就是这个新平台。珠三角地区与东盟国家合作主要是在制造业方面,服务业的合作相对较少,而海南自由贸易港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就能发挥与珠三角地区互补的作用,从而丰富和提升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还包括发展经验的相互借鉴。孟广文指出,自由贸易港的本质属性是“港”,是货物、资金、人、信息等不同要素集散的枢纽。
正是要素的流动催生了交易机会,使得自由贸易港的产业得以发展。中国香港、新加坡等自由贸易港都是重要的航运枢纽。海南如果进行学习借鉴,成为货物集疏运的枢纽,将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则表示,海南建好自贸港,其发展模式能为以农业为主、多海港的东盟国家起到示范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也将与重点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广西形成联动发展的态势。根据《总体方案》,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海上的重要节点和枢纽,海南将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
根据海口海关信息,自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海南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1838.6亿元,约合8420亿泰铢,较上个两年(2016年4月-2018年3月,下同)增长31.8%。海南对东盟进出口512.6亿元,增长60.2%,使东盟成为海南最大贸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