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鉴中国扶贫成功经验?
(1)体制扶贫阶段(1979-1985年)。这一时期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部分农产品将以土地租金的形式给予政府,剩余部分则由农户自行安排。 (2)开发扶贫阶段(1986-2007年)。中央和有关省、自治区都要建立贫困地区领导小组,利用贫困地区本地资源优势,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道路的发展方式,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着手,逐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状况。 (3)双轨并行阶段(2008-2012年)。为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双轨并行的新阶段,在全国共划分了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同时提出保障贫困户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等一系列规划和措施。 (4)精准扶贫阶段(2013年至今)。 • 四个“精准”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重要法宝 前泰国博仁大学中国—东盟国际学院院长、博仁大学研究服务中心研究员王道明博士表示,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提出“精准扶贫”概念,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四个“精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 在今年最后弯道,中国国家领导人及地方行政机构仍在为实现2020年全部脱贫目标而努力。希望能达到预期目标。 • 精准脱贫,下一步该怎么干?
借鉴中国反思泰国 学习中国精准扶贫经验
中国扶贫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泰国参议院扶贫和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小组委员会委员和顾问颂攀•迭察阿提博士总结了中国扶贫取得成功的五大重要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脱贫攻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扶贫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分析每家每户的致贫原因。建立结对帮扶机制,落实帮扶责任人,调派上百万扶贫工作人员实地走访、普查,掌握贫困人口基本情况和帮扶需求,收集贫困人口各类信息,8900万贫困人口全部建档,根据贫困人口脱贫需求,实现精准扶贫。 对贫困户按照每户2000元的标准给予援助,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物流。 与市场连接,为贫困家庭和农民合作社提供产品营销渠道,鼓励发展线上市场,以及和如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企业合作。 中国精准扶贫八条思路 借鉴中国反思泰国,颂攀博士认为,首个区别是泰国政府仍未有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坚定意志。从过往实施的政策来看,仍是注重运用发钱方式的民粹主义政策。相反,中国做法是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以渔。 借鉴中国的扶贫政策和思路,泰国参议院扶贫和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小组委员会向政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政府要有远见、想法和决策,宣布精准扶贫政策并严肃认真对待。泰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不足1000万,实现全部脱贫并非难事,只要政府、各政党、国家机关、地方行政机构、教育机构和私营企业都朝同个方向发力。 可以考虑在总理府规章制度、法令或法案条例下成立“综合扶贫开发办事处”,拥有有效性、流动性和透明度的年度预算。 信息库。政府应该出台措施,开启地方行政机构、教育机构、私营企业与现行贫困标准下的贫困村、贫困家庭或贫困人形成“一对一”帮扶机制,掌握真实信息,建立贫困信息网,制定扶贫方案,这样方能对症下药。 政府部门、地方行政机构、教育机构和民营企业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全方位精准扶贫支持;政府拨发预算款项,主要用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户购置必要家具、建房、修缮房屋和卫生间;向每个贫困人(或贫困家庭)发放1万泰铢救助金;成立流动资金基金会,解决现行贫困标准下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让他们能够谋生和养家糊口;政府鼓励形成生产、加工、营销、管理的产业集群;企业分派掌握技术和知识的工作人员走进地方援助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 为让贫困人口更好开展线上营销,政府安排网络营销培训课程,同时发展物流,提供超高速网络援助贫困地区。 针对扶贫开发工作,国家领导人尤其是总理和政府部门尤为关键,必须坚定意志和制定明确的扶贫政策,要落实到每家每户,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而不是等贫困户前来登记注册,安排应届毕业生或地方扶贫人员实地走访,搜集信息,如果能够深入分析和解决贫困问题,根据个人所掌握技能安排就业,就能解决贫困问题。 搞好精准扶贫工作关键在于政府要有信心、有决心和制定符合国情的扶贫政策,落实到行动中,上至政府下至家庭、个人,全国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社会力量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早日实现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