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一如既往大力支持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

泰国一如既往大力支持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

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为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本次论坛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为主题,于2020年12月8日首次在广西桂林市举办。 泰国文化部部长易提蓬•坤本发表了视频致辞。他表示,本次论坛是推动文化交流、建立长期稳定友好关系的关键契机。无论是中国还是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国家,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这是大家一直以来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还会促进区域发展,为此我们有责任继续加强文化传承保护,互促共荣。 中国与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在经济、贸易、投资、科学、创新、旅游、教育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尤其是中泰两国交往源远流长,今年正值两国建交45周年,可以说是一个值得两国共同庆祝的吉祥年。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同泰国友好关系,还在泰国首都曼谷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两国人民亲如兄弟姐妹,泰国有着人数众多的华裔。此外,中国一直以来对泰国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实现两国共同繁荣。 易提蓬还说到,本次论坛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为主题,犹如架起文化交流互鉴、区域民心相通之桥。同时,以本次论坛为推手,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区域旅游。 泰国拥有多处文化遗产,有5大景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其中3项文化遗产,分别是素可泰历史遗迹公园、大城遗迹公园、乌隆班清考古遗址。以上三处文化古迹均是备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此外,还有大皇宫、玉佛寺、卧佛寺和如双龙寺、达帕侬寺等其他地区的重要佛寺,很大程度加深了两国人民感情。  

Read more
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文化旅行甲天下,论坛传承忆古今

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文化旅行甲天下,论坛传承忆古今

文/东博社记者 颜侨宏 “第一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是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以下简称文化论坛)的前身。从诞生至今,十四载承前启后,十五年历久弥新。 2020年,文化论坛重返桂林,在富甲天下的喀斯特山水下,将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为主题,继续前行。 文化土壤,开出经济之花 2006年9月19日,在“第一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各界专家学者以 “文化产业:中国-东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主题,探讨了中国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的广阔前景和坚实基础。 2007年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代表们通过梧州人工宝石、动漫游戏产业等具体案例剖析文化产业项目的内涵及发展道路,并在会后前往桂林,在“印象刘三姐”的歌舞声中,切身感受到了文字的有界,文化的无疆。 同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加坡召开的“10+1领导人峰会”上,特别提到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他建议论坛期间可商签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是属于东盟乃至世界的。在第三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该草案获得东盟各国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2011年底,广西拥有的5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资产总值达4.5亿元人民币,年经营收入2亿元;28个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资产总值达550亿元,年经营收入逾5亿元。 文化与经济齐放,论坛共时代和鸣。次年 ,“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升级为文化论坛,其对话的领域从文化产业拓展到文化艺术、非遗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人力资源培训、传统艺术等多个方面。 在去年第14届论坛上,随着“一带一路”旅游热的持续升温,在互联互通的时代下,文化和旅游俨然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因素。泰国文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不能局限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本土文化的利用,相反地,要加强文化的相互学习,共筑一条通向成长与包容的未来之路。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近年来,东盟各国逐渐提升了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并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多个东盟国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8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泰国孔剧(Khon)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同时是泰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月,在毛里求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马六甲州传统音乐舞蹈“东当沙央”(Dondang Sayang)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7月,缅甸蒲甘古城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既2018年柬埔寨考尔剧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又一成绩。 对此,为推广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经验,助推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共同繁荣,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桂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15届文化论坛于2020年12月8日在广西桂林市举办。 本次论坛将创新会议模式,统筹疫情防控,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组织举办。邀请部分东盟国家部级领导和专家学者通过视频演讲的形式参会,现场还邀请部分在中国内地的境外嘉宾到桂林参会。会议采用最新的云上会议模式,在会议当天建立线上会议间,面向全球,让关注中国—东盟文化的各界人士通过线上参会,中英文同步音频,扩大本届文化论坛的影响力。 无论是文物古迹,还是非物质文化,都是人类文化宝库里的如数家珍,人类只有透过历史的望远镜,才能更深刻地看清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