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供稿)
泉州,位于闽南沿海地区,古称“刺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唐代,古泉州刺桐港就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宋元时期,泉州见证了10世纪至14世纪古代世界海洋贸易的蓬勃发展,当时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呈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历史的专题博物馆,以丰富独特的海交文物,生动再现了我国古代悠久辉煌的海洋文化。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泉州还有许多历史景观、闽南特色建筑群值得人们驻足。
就在2021年7月25日,在福州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10世纪至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等22个遗产点,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




作为宋元中国杰出的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窗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以及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港口,古泉州也是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古代世界的经典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