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针!中国疫苗在泰国开始接种
为提振全民信心,在泰国总理巴育的见证下,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于2021年2月28日接种“全国第一针”中国科兴疫苗。此外,三位部长及多名一线医务工作者也于当日接种了疫苗。由于巴育总理年龄已超过60岁,为此,医师建议注射阿斯利康疫苗。 泰国共采购200万剂中国科兴疫苗,在首批20万剂疫苗于2月24日抵泰后的第四天,泰国启动了疫苗接种工作。第二批80万剂疫苗和第三批100万剂疫苗按计划将分别在3月份和4月份抵达泰国。 巴育总理在素万那普国际机场举办的疫苗交接仪式上说,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刻,感谢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中国驻泰大使馆的协调下,让泰国得以使用到首批疫苗。政府制药组织(GPO)负责进口疫苗且完成注册程序。疫苗接种分2剂进行,两剂之间间隔21天。此外,泰国还将于今年6月获得610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杨欣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兴新冠疫苗顺利抵泰是中泰抗疫合作又一重要进展。此次运抵泰国的20万剂中国疫苗,是中国向泰国出口的第一批新冠疫苗,也是泰国进口的第一种新冠疫苗,泰国因此成为第一个商业采购并大规模接种中国疫苗的东盟国家。中泰疫苗合作不断深入,是中方积极践行习近平主席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重要宣示的具体体现,是中方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更是“中泰一家亲”深厚情谊的具体体现。 泰国卫生部次长杰迪普医师表示,科兴这款名为“克尔来福(CoronaVac)”的疫苗是一种灭活疫苗,主要通过其中的抗原诱导细胞免疫的产生,抗体与病毒的一些蛋白结合,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科兴疫苗采用了传统的灭活疫苗技术,可以在常温2到8摄氏度的冰箱中保存,并在巴西、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智利进行了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科学认证。该款疫苗在预防疾病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已获得中国有条件批准和使用。 “科兴新冠疫苗尚未有任何严重副作用的记录,可能出现的症状是注射部位疼痛、头痛、疲劳、肌肉酸痛等,通常在两到三天之内自行缓解;而对疫苗严重过敏的症状为接种部位出现了红色、发痒、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等,过敏反应通常在注射疫苗之后15分钟内发作。”杰迪普医师说。 对于新冠疫苗的接种计划,主要包括第一阶段3月至5月计划接种200万剂,率先接种疫苗的是疫情较为严重和具有经济重要性的18个府治,包括:龙仔厝、曼谷(西侧)、巴吞他尼、暖武里、北榄、来兴(湄索)、佛统、夜功、叻丕、春武里、普吉、素叻他尼(苏梅岛)、清迈、甲米、罗勇、尖竹汶、达叻和碧武里。接种对象主要是年龄在18-59岁之间的一线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乡村健康志愿者、普通民众和劳工,侧重身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等人士。
2021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出炉 看中国富豪有多“牛”
2016年是中国十亿美金企业家人数超过美国的一年,而2021年中国以1058位十亿美金企业家,成为全球拥有十亿美金企业家最多的国家,超过了排在其后的美国、印度和德国三个国家的总和。 胡润研究院于近日发布了《2021世茂港珠澳口岸城•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榜企业家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21年1月15日,从榜单来看,有610人是新面孔。其中,中国以318人领跑,其次是美国有95人。 中国上榜富豪们平均年龄为59岁,比全榜单的平均年龄小6岁,而美国上榜富豪们平均年龄增至66岁,比全榜单平均年龄高2岁。 中国是世界上白手起家十亿美金企业家最多的国家,且世界上近70%白手起家的女性十亿美金企业家都在中国。居住在中国的上榜企业家总财富为29万亿人民币,比去年增长73%。十亿美金企业家最集中的10个城市中有6个在中国。北京连续六年成为世界十亿美金企业家之都,共有145位居住在北京。 上海超过纽约,以113位排名第二。纽约排名第三,有112位。深圳以105位排名第四。 中国富豪遍布在世界哪些地方? 全球有3228位十亿美金企业家,上榜的中国富豪有1115人,约占全球的34.6%,远远高于中国目前占世界人口20%的比例。 就居住地来看,大部分华人十亿美金企业家居住在中国,其中,内地910人,香港82人,台湾57人。而在中国以外,海外华人主要集中在以新加坡为首的东南亚地区。 2021年中国前十大富豪 2021年是胡润全球富豪榜有记录以来,首次没有房地产企业家进入中国前十,2020年位列前五的李嘉诚和许家印双双跌出前十。
中国进口新鲜水果品类TOP9 榴莲夺2020年中国进口水果冠军
泰国商业部国际贸易促进厅驻厦门办公室公布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鲜水果进口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鲜水果进口总额达102.6亿美元,同比增长8%。基于疫情影响物流和消费端需求,新鲜水果进口量为630.2万吨,同比减少8%。 中国进口新鲜水果排名前九位的品类为:榴莲、樱桃、香蕉、山竹、葡萄、火龙果、龙眼、猕猴桃、橙子。以上主要品类进口金额占水果总进口额的78%。 泰国有22类水果得到中国海关总署批准进口,分别是:榴莲、罗望子、番荔枝、木瓜、杨桃、番石榴、红毛丹、莲雾、波罗蜜、龙贡果、菠萝、人心果、香蕉、百香果、椰子、龙眼、芒果、荔枝、山竹、橘子、橙子和柚子。 泰国新鲜水果一直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尤其是榴莲、龙眼、山竹、椰子等。为了让中国消费者持续偏爱,泰国水果生产商、出口商和相关机构需提高本国水果品质和安全标准,树立泰国优质水果的良好形象,以及不断刺激中国市场对泰国水果的需求。
泰中携手助力农业合作发展
2021年3月3日,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部长顾问阿隆功在泰国农业部会见了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商务公参王立平,双方就泰中农业合作交换了意见,涵盖农民生产力和农企生产率的提高、智能农业、中老泰和泰越中铁路运输、通过线上平台拓展中国电子商务合作。 另外,还就“农业食品产业园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应对来自中国的投资,目前已有8个府群启动或正处于磋商阶段,例如乌隆他尼产业园,工作进度已完成60%,中方强调将全力支持该项目建设,同时助力提升农民生产力和农企的竞争力,例如泰国农业代表前往中国实地考察、考察智能农业、贸易洽谈、培训项目等。 泰方提出了“湄公河-澜沧江合作框架下的合作项目”,旨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缩小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经济差距,促进可持续发展,助力东盟共同体建设。目前,农业部获得7个项目预算,总额约6000万泰铢。2020年还提出8个项目建议,并将给予全力支持和参与该合作框架,愿同各成员国一道,共创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农业部将于2021年6月在线上举办在泰中农业合作联合工作组会第12次会议,届时还将就该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阿隆功还说道,中国是泰国重要贸易伙伴,尤其是农产品和水果。虽然2020年遭受新冠疫情影响,但泰国仍然能够向中国出口超过600亿泰铢的水果。而成功的关键在于中泰始终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以及商务部和农业部联合推出的“市场引导生产”模式。 2020年泰国新鲜水果对华出口总值超千亿泰铢 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泰国对中国出口的新鲜水果总量达162.4万吨,价值1028亿泰铢。其中,排名前五位的水果品类,分别是:1、榴莲62万吨,价值660亿泰铢;2、龙眼37.8万吨,价值144亿泰铢;3、山竹28.7万吨,价值157亿泰铢;4、椰青27万吨,价值49亿泰铢;5、菠萝蜜2.27万吨,价值4亿泰铢。值得一提的是,榴莲夺得2020年中国进口水果冠军,而泰国是唯一能够出口新鲜榴莲到中国的国家。 “泰国水果可通过为解决通关压力而新增开设的东兴、凭祥铁路口岸扩大对中国出口,有助于扩大两国贸易合作。倘若能在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开通绿色通道,泰国水果出口中国将更加快捷,中国消费者将能品尝到高品质的泰国新鲜水果。因此,希望中方协助跟进泰国水果通过新口岸出口事宜,如果能尽快落实,将能有效缓解友谊关口岸通关压力,有利于今年泰国榴莲出口。”阿隆功说。
开拓中国市场 泰中总与中国贸促会、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为拓宽合作,共建双赢战略伙伴关系,泰国中华总商会借此新春开工之际于2月15日与中国贸促会(CCPIT)和中检集团(泰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两份合作备忘录。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说,首份合作备忘录与中国贸促会会长高燕共同签署。中国贸促会作为一个全国性贸易投资机构,对促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此次合作将有助于中国各级私营企业间的沟通联结更为便利,利用双方工作机制和企业交流会进行经济,贸易,法律,法规,措施等信息交换和商务互访,实现2021年双边贸易额破1400亿美元的目标。 第二份合作备忘录为泰国中华总商会与中检集团(泰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中检集团(泰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泰国分支,检测泰国产品出口质量标准,帮助泰国果蔬出口中国贸易更加方便快捷。 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而中泰贸易却逆势增长,贸易额达到796亿美元,占泰国贸易总额的18.16%。其中,泰国向中国的出口额为297.54亿美元,年均增长2%。 同时,泰国出口中国鲜果、冷藏水果及干果的贸易额达到29.08亿美元,年增长39.43%。仅新鲜榴莲出口额就达15.08亿美元,年增长77.57%。新冠疫情期间,得到来自中检集团(泰国)有限公司的合作支持,为泰国榴莲出口商提供质量检测和溯源服务。 2021年,泰国中华总商会计划在中国22个省份开展路演活动,以提升中泰商人在泰国投资需求的信息交流。当疫情等到缓解,相信泰国贸易投资规模将有所扩大,并将成为连接东盟国家的重要生产基地,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走廊,尤其是环境友好型的新S形曲线产业,如高科技、电子、机器人等领域。 认识中国国家检验认证机构“CCIC”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是中国最大的检验认证机构,提供检验、鉴定、认证、检测、溯源等服务,也是唯一可冠以国家级名义的“一站式”质检机构。其服务网络覆盖34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400多个分支机构,200多个实验室。其中,中检集团(泰国)有限公司于1987年在泰国成立,致力于为输华的泰国产品提供质量检验和溯源服务。 中检集团(泰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华绿在致辞中说道,自去年全球暴发新冠疫情,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在中国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进口食品或农产品须经过原产地和溯源检测。因此,多家泰国水果包装工厂选择使用我们的溯源服务,以增强中国政府监管机构和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其他国家水果假冒泰国水果非法出口到中国。去年我们为超过价值80亿泰铢的榴莲、山竹和龙眼出口中国贸易提供检测服务。
半生耕耘终不悔 我心安处是暹罗
专访云南大学泰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段立生 东博社记者/黎敏 年近80岁的段立生是季羡林先生的学生,是中国公派赴泰教学第一人,更是泰语及泰国历史研究方面的大家。半生耕耘,段立生在泰语、泰史研究与教学的天地里诲人不倦;荣归故里,如今担任云南大学泰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段立生,依然在推动中泰人文交流中孜孜不怠。 歪打正着选专业,赴泰研学新发现 1962年,段立生以云南高考状元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东语系。当时的系主任是季羡林先生。因为路不通、没有火车,从云南昆明到北京,段立生走了整整7天,他笑言像进京赶考一样。好不容易到了北京大学的段立生,填报专业时却犯了难,“其实我是奔着季羡林先生去的,我喜欢研究印度文化、历史,我想跟他学习梵文,但那一年梵文在国家计划里没有招生。”段立生说。那该选个什么专业好呢? “当时我们对泰语其实都不太了解,结果我去看画报,画报上有一个泰国女孩在跳舞,穿着的服装跟印度人有些相似,我一想那就学泰语吧。”段立生说,“就这样,决定了我一辈子从事泰语、泰国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1980年,36岁的段立生考上了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的研究生,3年后毕业留校任教。1984~1985年,作为中国公派泰国教学第一人,段立生应邀在泰国清迈大学讲学,并于1994年起在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担任教授。 这两段在泰国工作生活的经历,让段立生能够结合实地考察与古代文献来研究泰国历史。除去在泰教学的时间,段立生还到美国做过访问学者,回到中山大学任教,但无论到哪儿,他始终都离不开使用了大半辈子的泰语。 影响至深的两个人 从歪打正着选了泰语专业,到成为泰国历史研究一代名家,这些年来,段立生认为有两个人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其中一位是季羡林先生,另一位则是泰国侨领郑午楼。 1984年,赴泰讲学的段立生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另一位对他影响颇深的人,那就是泰国侨领郑午楼。郑午楼是当时泰国的首富,在曼谷创办了京华银行,青年时便任泰国报德善堂的董事长,精通中、英、泰语,善书法,在泰国可谓“天下无人不识君”。 “当时中泰两国基本还没有人员往来,但我看见街上很多地方都有一个人的题字,写得非常好,签名是‘郑午楼’,我便很想见见他。”段立生说,经报社的朋友介绍,他在泰国京华银行的总部大楼初次见到了郑午楼。 后来,段立生于1987~1992年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几经辗转,当他再次回到泰国时,两人在一次活动中再次相聚。郑午楼力邀段立生到自己创办的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任教,段立生欣然应允,而这一呆就是8年。 “郑午楼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呢?他让我看到华人华侨在泰国非常了不起,为泰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于是,我决定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泰国华人问题。”段立生说,“可以说季羡林和郑午楼先生对我这一辈子安心下来做泰国研究至关重要。” 小细节看中泰两国关系的大发展 如今,通过在泰华文媒体、各类社交平台、热播的中泰影视剧,甚至是火热的出境游,中泰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已变得稀松平常。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泰华人华侨对自己的身份也有了更多认同。 中泰建交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泰国的中文教育也迎来新的生机。不仅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的中文教学大受欢迎,孔子学院也在泰国有了很好的发展。据悉,仅2006年一年便有10所孔子学院在泰国落地,此后又陆续增设6所,截至2020年12月,全泰国共有16所孔子学院、11个孔子课堂,是东盟国家中孔子学院最多的。 段立生认为,在推动人文交流的过程中,孔子学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语言本身是一种工具,是交流的纽带,不应该被赋予过多的政治色彩。 衣锦还乡,继续推动中泰两国人文交流 2004年,从中山大学退休后的段立生回到家乡昆明,继续发挥自己的光与热。他受云南大学泰国研究中心的邀请,担任了云南大学泰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被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其他一些学校聘为客座教授。 多年来,段立生笔不耕辍,写下《泰国史散论》《泰国文化艺术史》《泰国通史》《柬埔寨通史》等著作,并为推动中泰两国语言教育、人文交流积极牵线搭桥。
习近平宣布:中国如期达到脱贫攻坚目标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成功地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提前了10年。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主席到湖南省考察,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贫困特点,实施针对性扶贫,保证扶贫精准度。全国组织80多万人进村入户,逐村逐户精准识别。 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为他们中的20名杰出代表隆重颁奖。例如: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多年;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公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晶莹,深入刺绣扶贫车间给绣娘们传授刺绣技艺,成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扶贫计划”的推动者。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
提振后疫情时代经济 东部经济走廊连接中泰,连接世界
尽管当前新冠疫情对全球带来负面影响,但是作为吸引投资以推动泰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东部经济走廊(简称EEC)仍保持继续向前发展势头。 东部经济走廊办公室副秘书长拉萨蒙•阿塔披博士在接受采访时为我们讲述了政策运作,以及后疫情时代世界新秩序下,东部经济走廊在中泰投资合作中的机遇和潜力。 东部经济走廊实现全面发展 拉萨蒙博士表示,凭借泰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东部经济走廊成为连接亚洲经济体的战略中心。尽管疫情对全球发展态势带来了重大影响,但东部经济走廊仍继续按原计划大力发展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 目前,连接三大机场的高铁项目、乌达抛机场、东部航空城发展项目、玛达普码头三期开发项目等大型项目合作协议已签署,预计2021年年中开始建设。 “在工业投资方面,2017-2020年期间,东部经济走廊依旧吸引企业投资继续涌入,反映了投资者的兴趣意向。未来,我们希望吸引更多高科技产业投资,而位于罗勇府的东部经济走廊创新区(EECi),将成为承接新投资的重要武器。同时,还需加快智能城市建设。”拉萨蒙博士说。 此外,还有林查班港与国际接轨的三项大型建设项目,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预计2021年年中会明朗化。分为三个部分,包括:1、连接东部经济走廊和南部经济走廊(SEC)的“泰国桥”项目;2、连接泰国湾和安达曼的“陆桥”项目;3、连接中、老、泰的陆港项目(Dry port)。 从整体来看,2020年东部经济走廊地区共吸引453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2080亿泰铢,占投资促进总额的43%。外国投资占1150亿泰铢,占东部经济走廊外商投资总额的55%。其中,来自日本投资最多,投资总额504.55亿泰铢,占44%。紧接着的是中国,投资总额218.31亿泰铢。 至于2020年项目投资申请情况,在453个项目中,有292个项目获批,占64%;获得签发投资促进证172个,占59%;已执行项目79个,占46%。同时还制定2021年国内外总投资额不低于3000亿泰铢的目标。 泰国新卖点:数字、健康、物流 除了多式联运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之外,东部经济走廊还为应对疫情后“新常态”发展做出政策适应性调整。 “经分析得出结论,东部经济走廊力推12大目标产业发展仍是未来发展目标。其中,三大主要产业群潜力巨大,将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以应对新常态下的变化趋势。”拉萨蒙博士说。 产业1:数字产业。疫情助推数字技术发展。泰国的优势在于将在东部经济走廊特区推行5G商用,吸引科技企业投资入驻,例如智能电子产品、机器人、自动化、智能汽车等。 产业2:健康产业。一场疫情,让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泰国的医疗中心、医疗旅游、食品加工等目标产业将因此获益,进而助推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生产保健品、药物化妆品等高价值产品。 产业3:智能物流产业。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给运输业带来巨大冲击。东部经济走廊的特色在于具有相互衔接的各种运输方式,包括深水港、机场、陆路、双轨铁路、高铁,让东部经济走廊成为区域物流枢纽的最佳选择,以及投资与数字技术相关的物流和智能仓库产业。 中国仍为“闪亮的投资明星” 中国是东部经济走廊吸引外资的目标国之一,为此,始终与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及泰王国驻华主要城市的领事馆进行紧密沟通。 自2020年以来,虽然新冠疫情对出行造成影响,但是吸引中国投资进程仍在继续,包括与计划拓展泰国业务的50家中国企业CEO开展远程会议,以及与泰国广东商会携手,计划吸引上百家化妆品企业投资。此外还投资东部经济走廊地区的智能城市和金融中心。 拉萨蒙博士还说,过去两年里,来自中国的新投资浪潮稳步增长,与长期投资泰国的日企近乎持平,主要来自两大主因,首先是成为助推器的贸易战,其次是中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器、汽车及其零部件,而泰国具有汽车生态系统方面的发展优势。此外,还有电子,泰国已做好发展5G的准备,是东盟首个5G商用国。预计2021年3月将覆盖东部经济走廊地区的一半区域。 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能够与泰国重点推动汽车、机器人技术、电子等目标产业相连接。 阿里巴巴、华为、美的等中国大型企业已拓展泰国业务。格力、小米等多家中资企业对投资泰国也表现出了兴趣。 拉萨蒙博士补充说道,中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中国企业仍将继续向外拓展,扩大投资,而泰国被视为中国投资者感兴趣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泰国将随着新投资获取发展机会,包括供应商、新技术、培养技术型人才,以及寻求泰中合作机会,实现协同发展,扩大新商机。”拉萨蒙博士说。
冲破疫情风浪,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在新冠肺炎疫情扩至全球的情况下,世界经济衰退,但中国经济却能逆势增长,而且还加速“回暖”,可能成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突破100万亿!中国2020年GDP增长2.3% 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于2020年12月26日公布最新的年度报告预测称,中国將于2028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比此前的预测提前5年,因为中国从新冠危机中恢复的速度和力度都强于美国。报告还预测,2021-2025年期间,中国经济能实现年均增长率5.7%,而2026-2030年之间的增长率则为4.5%。 美国虽然能在2021年新冠危机中恢复元气,但2022-2024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可能放缓至1.9%,之后进一步放缓至1.6%。 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8.0-8.5% 开泰研究中心预计,基于中国政府在过去一年中推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进而快速带动经济回暖,包括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的同时实施补助补贴或税收优惠,以刺激国内民间消费持续复苏。 开泰研究中心还指出,中国于2020年11月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相信为中国出口打开更大空间,也许今年还未看到重大成果,因为还需等待各国根据各自推进本国的批准程序,才能生效实施,预期可在2021年下半年生效。RCEP有利于全球的贸易平衡,以及抗衡西方国家,可能将产生区域新产业链供应链,对中国来说将产生积极影响,减少对西方国家市场出口的依赖,同时将有助于扩大中国出口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