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绿色发展之路

广西的绿色发展之路

      11月25日,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在大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广西将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强区,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Read more
广西将继续加大开放力度

广西将继续加大开放力度

        11月25日,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大会提出了广西将继续加大开放力度,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持续推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走深走实,积极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持续推进改革攻坚,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把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Read more
广西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广西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11月25日,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大会提出了广西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的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法治广西、平安广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品质生活取得明显成效。  

Read more
广西将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广西将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11月25日上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大会强调,将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方位汇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Read more
广西这五年

广西这五年

          11月2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广西人民会堂隆重开幕。此次大会总结了在2015年-2021年的五年间,广西取得的发展成就。           五年间,广西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成果显著,美丽广西加快建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广西建设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可以说,在各方面的发展建设中,广西交出了优异的答卷。  

Read more
走近世界遗产之城,泉州——中国第56个世界遗产

走近世界遗产之城,泉州——中国第56个世界遗产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供稿) 泉州,位于闽南沿海地区,古称“刺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唐代,古泉州刺桐港就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宋元时期,泉州见证了10世纪至14世纪古代世界海洋贸易的蓬勃发展,当时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呈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10世纪至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等22个遗产点,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 作为宋元中国杰出的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窗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以及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港口,古泉州也是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古代世界的经典案例。

Read more
少儿在线学汉语,LingoAce在泰成功站稳脚跟

少儿在线学汉语,LingoAce在泰成功站稳脚跟

LingoAce,一个面向青少儿的汉语教育平台,作为创新在线教育领导者,其通过现代技术打破传统语言教育教学屏障,已在亚洲多个国家落地,且强势位列泰国青少儿在线汉语教育平台第一,用时仅9个月,就实现了每个季度300%的跳跃式发展。 技术打破“教”的屏障 “在泰国推出服务仅9个月就已拥有近万名学生,每个季度均保持300%的增速。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对汉语学习感兴趣的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学生,以便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从汉语零基础到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再到让学生能够使用汉语自信交流,甚至能够参加各等级考试。”纳塔逆·通盖盛说。  

Read more
中国南宁:开放合作  辐射带动日益增强

中国南宁:开放合作 辐射带动日益增强

来源:广西日报 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省会城市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南宁坚持全方位开放发展,有着先天优势。 近年来,南宁大力实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发展战略,突出平台支撑、交通支撑、产业支撑,提升“南宁渠道”影响力,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成为广西开放合作的先导。 这些年,南宁的经济实力大幅跃升,GDP在中国城市排位从2015年的第53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47位,首次跻身中国城市50强。 当下,南宁市正在积极做好各项准备,迎接9月中旬即将举办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据了解,今年参会的“国际友城”规模较去年翻一番,达到12个,展销的友城特色商品超过30种。 成功服务东博会峰会,服务和举办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第七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国际友城增至26个;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越跨境班列开行累计超过500列……近年来,南宁市厚植扩大开放优势,“南宁渠道”作用更加凸显。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提速;高效快捷的对外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基本形成,机场航线实现东盟国家主要城市全覆盖,高铁直达中国主要城市,“一环六射三横一纵”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 南宁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16年的416.2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0年的986亿元人民币,跻身中国外贸50强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南宁在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发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和民生保障工作等方面都作出了努力和成绩。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稳居广西首位;首创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智慧人社”等经验做法在中国得到推广,“一码通城”“一事通办”等改革走在前列……政务环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中国各城市前列,地表水水质挺进中国30强,今年一季度夺取中国省会城市水质冠军;近年来,南宁市每年近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就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Read more
中国广西8个边境县生产总值730亿元

中国广西8个边境县生产总值730亿元

来源:广西日报 广西地处中国南疆,陆地边境线长696公里,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族等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成份。多民族聚居,做好兴边富民工作对于维护民族团结意义重大。 近五年来,村村通了硬化路,家家住上“小康房”,人人喝上干净水,广西边境地区呈现出建设发展、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那坡、靖西、东兴等8个边境县(市、区)生产总值达730亿元;边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增长2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增长40%以上;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凭祥市、东兴市城镇化率均超过70%;2020年11月,边境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一连串亮眼数据表明,昔日贫穷落后的边陲末梢实现了美丽蝶变。  

Read more
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中国与泰国将迎来双赢时代

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中国与泰国将迎来双赢时代

独家专访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 文/东博社记者 关秋韵 “以泰国为代表的东盟成员国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首先体现在双边和多边高层定期交流中,例如,在2021年6月初于中国重庆举行的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外长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六次外长会就是彼此平等互信的生动例证。而在疫情危急时刻,中国为东盟成员国积极协助采购并捐赠数百万剂新冠疫苗,中国抗疫医疗救援队逆行驰援等令人动容。此外,中国和东盟每年都会指定一个特定的合作领域,例如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2021年则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这些都体现了对时代主题的关切。”阿塔育·习萨目表示,作为中国—东盟“朋友圈”中的一员,泰国也在这些领域搭上了区域合作的快车,从中国—东盟日益紧密的关系中收获发展成果。 RCEP擎起中泰经贸合作新标杆 2020年11月,历经“8年长跑”的RCEP正式签署,标志着全球最大且高质量的自贸协定正式成立,为疫情肆虐下陷入冰点的全球经贸形势带来了浓浓暖意。 顺着中泰经贸关系发展脉络回看,2020年中泰进出口总额达986亿美元,泰国成为中国的第12大贸易伙伴,位列英、法、意、荷等老牌发达国家之前,增速达到7.5%,这在疫情期间十分不易。与此同时,中国稳居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游客来源国,电商、通讯、钢铁、光伏等行业的中国知名企业均已在泰投资设厂,泰国正大集团更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名字。 在阿塔育·习萨目看来,中泰经贸关系已鲜花着锦,在此基础上踏浪而来的RCEP更会推动两国双边贸易、投资水涨船高。 “首先对于大环境而言,我们需要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并确保全球供应链更加可持续、有弹性、不易受冲击,RCEP将有利于加快疫后经济复苏,为全世界的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的市场和就业机会。”阿塔育·习萨目说,“其次从中泰经贸交往的小范围来看,我们的出口业、制造业、电商业等都可以利用RCEP取得发展。各领域的本土公司可以通过RCEP市场所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等加强与区域供应链的整合,随着产业一体化,中小企业将有更大的机会参与全球和区域价值链。” 促文旅行业回暖 泰国打出“组合拳” 2020年注定不平凡,除了迎来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外,对于在疫情中挣扎的旅游从业者来说,行业何时焕发生机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其中,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之一的泰国,主动出击拯救行业颓势自然势在必行。 “为恢复旅游业,泰国各方已作出切实的努力。”阿塔育·习萨目向本刊记者介绍,目前泰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通过经济补贴国内各旅游胜地的酒店、交通等相关行业,刺激旅游经济;泰国国家旅游局已经开展“拥抱泰国”项目,旨在支持受疫情影响的泰国中小企业,同时积极开展与国际航司的紧密合作;泰国旅游体育部则建立起旅游复苏机制,以“科技赋能旅游”推动数字技术利用,提升旅游质量,确保游客的旅行安全。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泰王国驻华大使馆为维系与促进两国民间交流亦作了不少努力。 “自疫情暴发以来,大使馆调整了工作计划以适应形势,并确保尽最大努力促进泰中关系。例如2021年的泰国新年就吸引了来自全球2500万的网友进行观看。此外,泰王国驻华大使馆还在北京的学校和大学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并积极与中国当地媒体接触,以增进泰中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阿塔育·习萨目说。 而立之年,未来可期。采访尾声,谈及即将到来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阿塔育·习萨目展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并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期待与祝福——“中国不仅是东盟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泰国不可或缺的朋友,希望双方未来有更好的合作,也相信我们会迎来一个双赢的时代,我更衷心地祝愿东博会能越办越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