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巴马——长寿乡“秘钥”
时光无情,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长寿”的探索,人们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寻找着打开“长寿之锁”的钥匙。但是不论现代医学发达到何种程度,“长寿之锁”依旧难解,“百岁老人”仍是稀数。可就在这里,在桂西北的云贵高原山麓上,这一块天赐福地,“长寿乡”的招牌自古闻名,让许多养生者慕名而来。这里,便是人瑞、景美都在自然中的广西省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 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上,巴马被宣布为继前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比尔班巴、中国新疆南疆一带之后的世界第5个长寿之乡;2003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证书。在世界5个长寿之乡中,巴马县排名居首。 据2012年的数据,巴马县常住人口27万,却生活着80多位百岁老人。联合国对长寿乡规定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而巴马县的百岁老人所占比例比联合国规定的标准高几倍,是典型的世界长寿之乡。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寿命与四大因素有关:一是遗传,占15%;二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占17%;三是医疗卫生水平,占8%;四是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占60%。在巴马,这四大因素尽占其三。人们将巴马比喻为一个掌握“长寿秘钥”的天赐福地。 从南宁市前往巴马县城车程约300公里,时程约4-4.5小时。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之乡”的美名源远流长。清朝嘉庆年间,巴马曾有一个名叫蓝祥的老人,以142岁的高寿名动天下,嘉庆皇帝特地题诗相赠,称其为“烟霞养性同彭祖,花甲再周衍无极。”到了光绪戊戌年,又有一位祥瑞老人闻名九州,那便是巴马桃乡平林村的邓诚才——光绪皇帝钦命广西全省提督冯子才为其题赠”惟仁者寿”的匾牌,直到现在,那块牌匾还被邓家的第四代孙完好保存。 谈到巴马的长寿村,不得不提到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长寿村最大的亮点就是那些百岁老人,每个年过百岁老人家门口都有小牌子,上面写着他们的年纪和出生年月。如今这些老寿星们坐在家中,经常会有游客排着队来探访他们:按照当地的习俗给老人送上红包,请老人摸顶赐寿,与老人合影留念,还可以和老人聊聊天,听听他们的长寿之道。 由于巴马地处亚热带与热带的地理分界上,同时也是海洋气候与高原气候的交汇区,使得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在一般的城市里,空气中所含的负离子约为1000~2000个,而在巴马,空气中的小粒径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就有2000~5000个,被称为“天然氧吧”,尤其是几个出名的“长寿村”,空气中负氧离子竟高达约每立方厘米3万个。这些负离子不仅能起到净化空气作用,而且还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过程,对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养保健作用。 巴马泉水自古以来就具有神奇的效果,在民间被称为“可滋泉”,又因巴马百岁寿星居世界之首而得名“不老泉”。中科院院士姚鼎山教授曾对此做过实验,测得巴马水小分子团指标为64~83Hz,极易进入人体细胞膜被人体吸收,可以改善生化作用,增强酶的活性,这也是一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巴马比较容易治愈的重要原因。 除了泉水,在巴马的地磁也高于其他地区,地球的一般地区地磁约在0.25高斯,而巴马的地磁高达0.58高斯,是一般地区的1倍多。有科学考证,人们生活在恰当的地磁场环境中,身体发育好,血清清洁且循环好,心脑血管发病率低,身体免疫力高,能协调脑电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质量。 巴马人终生吃大米粥和玉米粥,或是两种米的混合粥,堪称“粥食长寿乡”;此外巴马人喜欢吃火麻油,经研究,火麻油可以润燥滑肠、滋养补虚、降低血压和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在巴马的百岁寿星中,患心血管疾病的只占3%左右,而肠癌则从来没有过,相信巴马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乘马车闲游阿瓦古城
这次缅甸之旅我们不只是去了缅甸前首都仰光,我们继续朝缅甸第二大城市出发,那就是曼德勒。 在曼德勒不可错过被誉为缅甸五大佛教圣地之一的马哈牟尼佛寺(Mahamuni Buddha Temple),据当地传说,释迦牟尼在公元前554年曾到访缅甸的若开邦,马哈牟尼佛就是他当时的化身。缅甸人相信马哈牟尼佛像为依造释迦牟尼面容打造,并有来自释迦牟尼胸口的七滴汗水熔化其中,完成之际由释迦牟尼呼一口气,亲自为其开光。据说,依释迦牟尼形象打造的佛像,全世界仅有五尊,两尊位于印度、两尊在天堂(Paradise),一尊就供奉于马哈牟尼佛寺。 由于这个佛像酷似释迦牟尼的形象,所以铸成后来贴金的人络绎不绝,据估计,佛像表面的黄金层厚达六吋,而且还不断在加厚中……寺庙不允许女性靠近佛像,但是女性可以委托男子去贴金。 缅甸民众相信这佛像有生命,因此每天早晨要由寺庙方丈亲自给佛像沐浴,这个传统保持到今天,想要参加沐浴礼佛仪式的要一大早起床,仪式从凌晨3点开始,水里加入香料,先要洗嘴巴,然后用干净的布擦干净,然后供奉上金色屏扇,仪式就结束了。 曼德勒此次行程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阿瓦古城,距离曼德勒仅12公里,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城池。这里有着温情恬静的田园风光,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一群淳朴善良的人依水而居,可以看到人们在河里洗澡、洗衣服。 在阿瓦市给我们最大的惊喜是这里竟然有马车,也是行程一个特色,车夫是一个中年妇女,她驾车带领我们穿梭城市,在古城墙下经过,沿途参观这个城市人们的生活。 马车的终点站是宝迦雅柚木寺庙,第一眼就看到一栋巨大的木屋,用了267根木桩,上面雕刻着精美图案,为何这座寺庙是全黑的呢?其实里面吸收了人们的智慧结晶,给柚木刷漆可以防止白蚁,还能增加木材寿命,同时这座寺庙也吸收一些西方的建筑特点,有效起到防水作用。返程途中我们顺路去参观阿瓦市瞭望塔,高27米,因为之前发生地震,现在瞭望塔有些倾斜。 马车之旅最后一站是Kusinara Pagoda寺庙,建在曼德勒山的山腰上,由泰国商人资助进行了翻修,所以寺庙风格与缅甸本地寺庙风格有差别,寺院内的柱子上雕刻着娑罗树花纹,意味着佛祖在娑罗树下诞生。整体寺庙是殖民风格的白色建筑,像山洞似的白色拱墙的下面供奉着百年金色的卧佛,墙上用黄色的萨尔花和动物装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