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第3集缅甸篇【泰文版】

《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第3集缅甸篇【泰文版】

2016年,中国政府推动实施了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首先在老挝、柬埔寨、缅甸三个国家各选两个村庄作为试点,开展为期三年的社区合作减贫工作, 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对贫困对象实施精准帮扶,改善项目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项目社区自我发展能力,为上述国家和地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示范。 由广西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三年拍摄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三年规划重点项目”纪录片《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共三集,每集28分钟)已经制作完成,并在国内外视频网站同步上线。 纪录片《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是中国第一部国际减贫纪录片。摄制组历时三年,真实记录了这个项目从启动到完成的全过程。本片借鉴了影视人类学的方法,采用国际化表述方式,通过记录相关人物的命运变化,见证了我国与东盟国家共享减贫理念和经验,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用生动典型的例子,印证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Read more
《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第2集柬埔寨篇【泰文版】

《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第2集柬埔寨篇【泰文版】

2016年,中国政府推动实施了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首先在老挝、柬埔寨、缅甸三个国家各选两个村庄作为试点,开展为期三年的社区合作减贫工作, 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对贫困对象实施精准帮扶,改善项目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项目社区自我发展能力,为上述国家和地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示范。 由广西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三年拍摄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三年规划重点项目”纪录片《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共三集,每集28分钟)已经制作完成,并在国内外视频网站同步上线。 纪录片《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是中国第一部国际减贫纪录片。摄制组历时三年,真实记录了这个项目从启动到完成的全过程。本片借鉴了影视人类学的方法,采用国际化表述方式,通过记录相关人物的命运变化,见证了我国与东盟国家共享减贫理念和经验,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用生动典型的例子,印证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Read more
《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第1集老挝篇【泰文版】

《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第1集老挝篇【泰文版】

2016年,中国政府推动实施了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首先在老挝、柬埔寨、缅甸三个国家各选两个村庄作为试点,开展为期三年的社区合作减贫工作, 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对贫困对象实施精准帮扶,改善项目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项目社区自我发展能力,为上述国家和地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示范。 由广西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三年拍摄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三年规划重点项目”纪录片《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共三集,每集28分钟)已经制作完成,并在国内外视频网站同步上线。 纪录片《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是中国第一部国际减贫纪录片。摄制组历时三年,真实记录了这个项目从启动到完成的全过程。本片借鉴了影视人类学的方法,采用国际化表述方式,通过记录相关人物的命运变化,见证了我国与东盟国家共享减贫理念和经验,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用生动典型的例子,印证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Read more

中国纪录片《藏医》

本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在中国四川省开设医馆的藏族医药世家的故事。本片通过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拍摄,展示了一些生活贫困的藏族人民是如何在这个家庭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健康状况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过程。

Read more

借鉴中国反思泰国 学习中国精准扶贫经验

  中国扶贫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泰国参议院扶贫和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小组委员会委员和顾问颂攀•迭察阿提博士总结了中国扶贫取得成功的五大重要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脱贫攻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扶贫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分析每家每户的致贫原因。建立结对帮扶机制,落实帮扶责任人,调派上百万扶贫工作人员实地走访、普查,掌握贫困人口基本情况和帮扶需求,收集贫困人口各类信息,8900万贫困人口全部建档,根据贫困人口脱贫需求,实现精准扶贫。 对贫困户按照每户2000元的标准给予援助,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物流。 与市场连接,为贫困家庭和农民合作社提供产品营销渠道,鼓励发展线上市场,以及和如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企业合作。 中国精准扶贫八条思路 借鉴中国反思泰国,颂攀博士认为,首个区别是泰国政府仍未有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坚定意志。从过往实施的政策来看,仍是注重运用发钱方式的民粹主义政策。相反,中国做法是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以渔。 借鉴中国的扶贫政策和思路,泰国参议院扶贫和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小组委员会向政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政府要有远见、想法和决策,宣布精准扶贫政策并严肃认真对待。泰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不足1000万,实现全部脱贫并非难事,只要政府、各政党、国家机关、地方行政机构、教育机构和私营企业都朝同个方向发力。 可以考虑在总理府规章制度、法令或法案条例下成立“综合扶贫开发办事处”,拥有有效性、流动性和透明度的年度预算。 信息库。政府应该出台措施,开启地方行政机构、教育机构、私营企业与现行贫困标准下的贫困村、贫困家庭或贫困人形成“一对一”帮扶机制,掌握真实信息,建立贫困信息网,制定扶贫方案,这样方能对症下药。 政府部门、地方行政机构、教育机构和民营企业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全方位精准扶贫支持;政府拨发预算款项,主要用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户购置必要家具、建房、修缮房屋和卫生间;向每个贫困人(或贫困家庭)发放1万泰铢救助金;成立流动资金基金会,解决现行贫困标准下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让他们能够谋生和养家糊口;政府鼓励形成生产、加工、营销、管理的产业集群;企业分派掌握技术和知识的工作人员走进地方援助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 为让贫困人口更好开展线上营销,政府安排网络营销培训课程,同时发展物流,提供超高速网络援助贫困地区。 针对扶贫开发工作,国家领导人尤其是总理和政府部门尤为关键,必须坚定意志和制定明确的扶贫政策,要落实到每家每户,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而不是等贫困户前来登记注册,安排应届毕业生或地方扶贫人员实地走访,搜集信息,如果能够深入分析和解决贫困问题,根据个人所掌握技能安排就业,就能解决贫困问题。 搞好精准扶贫工作关键在于政府要有信心、有决心和制定符合国情的扶贫政策,落实到行动中,上至政府下至家庭、个人,全国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社会力量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Read more
疫情下,泰国榴莲输华面临挑战

疫情下,泰国榴莲输华面临挑战

每年的3月份至5月份,泰国榴莲陆续上市。但自2020年年初以来,作为泰国榴莲最大进口市场的中国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致泰国榴莲出口面临重大挑战。(2019年泰国榴莲出口中国总额达260多亿铢,比2018年的130多亿铢增长97.6%。) • 泰国榴莲输华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泰国榴莲果农联合会主席察卡蒙讲道,回想三个月前,很多人担心因受疫情影响,泰国出口至中国的榴莲将有所减少,加上今年榴莲丰产,将造成滞销,对泰国更是雪上加霜,而此前物流运输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运转,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市场需求量反而增加。近日,泰国农业合作部与中方协商达成一致,中方开绿灯新增2个通关口岸,分别是东兴口岸和凭祥铁路口岸,促使得以顺畅清关。 目前出口仍处于正常状态,今年水果收购商达400多家,比去年的200-300家有所增加。 “在全球经济和物流运输受疫情巨大冲击,东部地区榴莲丰产的背景下,依旧稳坐泰国水果冠军的金枕榴莲,起步价仍不低于每公斤上百泰铢,这实属难得。”察卡蒙说道,泰国政府能有效防控疫情,不仅展示了泰国具有很好的公卫管理体系,还能树立消费者信心。 泰国榴莲在中国市场仍有很多机会,关键是要秉持商人的道德,实现可持续发展,以高品质和营养作为产品卖点。有研究表明,金枕榴莲富含对身体有益的抗氧化成分、维生素和纤维素。 “除了品质保证,如果新时代的农户学会成本管理,学会通过数据库来分配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生产技术,相信果园经营将实现可持续发展。”察卡蒙表示。 • 泰国榴莲闻名中国之由来 泰国榴莲长期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具体由来是什么?前泰国农业学术厅植物产品进出口和生产要素方面专家阿拉泰讲道,自泰中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从2003年起泰国开始向中国出口榴莲。 此前,我们长期向中国香港出口榴莲,后来泰国榴莲在香港闻名遐迩。在1994年至1996年期间,泰康公司成为首个将泰国榴莲出口香港的公司。 对于目前榴莲出口情况,阿拉泰认为,中国政府能有效控制疫情,经济恢复进入良性循环,加上今年有大量中国水果收购商竞争抢购,为此今年榴莲价格整体仍呈上升趋势。 “今年榴莲价格仍然不错,同时也看好未来3-4年价格形势,但是每年出现出口死包榴莲的问题,泰国至今尚未得到解决。 此外,泰国、马来西亚及越南的榴莲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上中国投资商不断涌入老挝、柬埔寨、缅甸投资,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泰国要对产品质量和寻找新市场方面做出调整。”阿拉泰讲道。 • 未来,泰国榴莲面临重重挑战 相比疫情,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泰国商家向中国出口劣质榴莲,而且东盟国家正不断扩大榴莲种植面积,为此,泰国榴莲出口中国的“王者”地位正面临重大挑战。 泰国商会大学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安•披三哇尼副教授指出,自2017年至2019年,泰国榴莲产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26%。2019年泰国榴莲总产量100万吨,出口50万吨(其中中国占57%,越南占25%,中国香港占15%),预测2020年总产量为110万吨,增长15%。 随着中国市场对榴莲需求大增,进而推动东盟国家榴莲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作为最大竞争对手的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联邦农业销售局监管下,拥有完整的榴莲管理链条,尤其在营销方面下功夫,创造猫山王榴莲的高品质形象。 2019年马来西亚和中国政府签署协议,马来西亚可直接出口新鲜全果榴莲和冷冻榴莲产品至中国。过去,只有泰国是唯一获准向中国出口鲜榴莲的国家。此外,马来西亚在榴莲加工方面具有优势。未来,马来西亚有望与印度尼西亚携手合作扩大榴莲种植面积,提升产量。 除最大竞争对手马来西亚以外,在推动大力发展榴莲种植和中国、越南商家大力助销的背景下,柬埔寨竞争力也不容忽视,其贡布榴莲独具特色。 因此,榴莲市场潜能无限,竞争力强。未来5年,泰国要做出调整,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生产计划管理,对产量和全球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其次,泰国须在产品质量以及标准上多下功夫,杜绝死包榴莲,保证生产质量,以及延长榴莲保质期的包装也至关重要。 最后,榴莲加工产品多样化,除了榴莲干,还有榴莲冰淇淋、榴莲蛋糕、润肤霜、榴莲壳除味炭等。 “我认为,未来5年,泰国榴莲在中国市场仍大受欢迎,但是我们要做出调整,中国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还应该寻找除中国内地及香港之外的新市场,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加大宣传特产榴莲,如暖他武里榴莲、四色菊火山榴莲、巴拉乌榴莲等。”安副教授说道。  

Read more
被疫情改变的中国消费习惯

被疫情改变的中国消费习惯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将不断发生改变。 泰国商业部贸易政策与战略办公室主任屏差诺发布了《新冠疫情下的中国消费者反应趋势报告》,该份报告是由国际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Mintel)针对中国8大主要城市展开的专项研究。 报告显示,中国的消费变化主要体现下以下三大方面。分别是: (1)消费者更注意选购具有安全认证的食品; (2)老年群体对零售业的认识提高,学会了网购和使用社交媒体。制造商也借此机会做出调整,提供符合该群体的产品。 (3)大批量购物形式仍受欢迎,但是一旦疫情结束,可能出现报复性消费。 报告还显示,随着中国多地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越来越多消费者转向网购。社区零售店调整为通过微信与消费者进行交流、交易。预测疫情结束后,此种交易模式依旧存在于社区中,因为疫情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安全,包括交易过程和产品安全。 此外,消费者更注重于购买更安全新鲜的食物,例如蔬果、肉类,认为与长期放置在购物架上的食物相比,对身体更有益。 在疫情期间,社区零售商还通过微信发布产品信息和视频。此外,农业生产者集体通过微信平台寻找顾客,顾客拼着买更便宜。 以上所述,均为针对中国市场的泰国出口商和商家应该要了解和做出调整的事项,让泰国产品继续深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Read more
泰国同心协力,共同抗“疫”

泰国同心协力,共同抗“疫”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看到泰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医务人员坚守在抗“疫”的最前线,政府机构、民营企业和人民携手应对,全力打响抗疫保卫战,目前泰国疫情形势不断好转。 在过去的3月里,泰国确诊人数单日超过百人的速度持续居高不下。直至4月27日,单日新增确诊人数降至个位数(数据截止5月3日)。随着确诊人数保持递减趋势之后,从5月3日起,泰国开始局部放宽管制措施,如餐饮店、集市、理发店、零售店。同时,每隔14天将再次进行评估,若疫情反弹,将立即重申各项防控措施。 • 平凡英雄战“疫”——乡村健康志愿者 泰国取得抗疫斗争的阶段性重要成效并获得认可,源于拥有强健的公卫体系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除了要向抗疫一线的医疗团队致敬外,在对抗疫情的洪流中,还有这样一群普通人,他们负责各地区筛查工作,就像蚂蚁,虽然力量薄弱,但是团结就是力量,他们就是「乡村健康志愿者」,是防控工作的重要潜在力量,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在140万名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促使泰国拥有强大的家庭医疗保健能力,并有效防控疫情,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大幅减少,并获得世卫组织驻泰国代表处高度赞誉。 这些志愿者并非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而是接受过相关卫生专业人员培训的普通民众,在诸如改变健康行为和传播健康知识、制定计划、协调公共卫生发展工作、提供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自1977年以来,民众参与到自身、家庭和社区的保健行动中,奠定了40多年的基础。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全国乡村健康志愿者与地方工作人员携手合作,成为抗疫队伍中的重要力量,是他们首当其冲敲响近1200万住户的大门,为民众传播防疫知识,密切监控当地疫情,及时识别出多达2266名高危人士,获得世卫组织高度赞扬,同时还成为多国防疫的典范。 红牛集团提出「靠己,为国」项目,投入3亿泰铢援助人民渡过难关,与社会各界、商业界和教育界携手,倡导适足经济理念,鼓励民众自给自足,将使泰国百万人口摆脱饥饿和贫困。 Osotspa集团持有者Osathanugrah家族捐赠1亿泰铢帮助受影响民众。 王权集团斥资14亿泰铢投入社会救助计划,包括继续推动原有项目和应对疫情新项目,致力推动社区经济发展,提升泰国商品潜力,医疗支持计划,旅游业发展等。 • 疫情前,泰国人民不离不弃 展现爱国情操,并非只有收到总理信函的富豪群体,疫情前,政府机构、民营企业、民众携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助力国家度过危机。 各界纷纷伸出援手,踊跃捐款和救助物资。例如两仪糖业集团(MITR PHOL)和万埠矿业(BANPU)共同建立「两仪-万埠援泰抗疫基金」,总值5亿泰铢,提供医疗和防疫设备方面的支持。 金融机构纷纷出台帮助客户减轻债务负担的措施,包括批准商家及个人暂缓偿还本金和利息。此外,商业部联合制造商、零售商对大米、食品、饮料等产品进行降价,还包括日常消费品,以减轻民众生活负担。 疫情阴霾下,不少企业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导致很多人失业,没有收入。在这困难的时期,许多泰国人纷纷献出爱心,在自身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去帮助他人,为社会添砖加瓦,例如餐饮等行业,还包括志愿者们向受疫情影响的民众免费发放食物,多家酒店自愿将酒店改造成“方舱医院”,以及为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场所。 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疫情爆发,但是一旦发生了,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才能共克时艰。我们希望疫情赶快结束,让泰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脸上重新露出微笑。  

Read more
泰医药:战“疫”有良方

泰医药:战“疫”有良方

新冠病毒肆虐下,除了「热食、公筷公勺、勤洗手」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健康饮食提升自身免疫力。说到这里,泰国也有不少具有药效的草药、蔬果。对此,泰医和替代医学发展厅推荐了以下几种泰国草药、蔬果和食物。 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蔬果、草药,例如鱼腥草和各种含有β-葡聚糖成分的菌类(诸如香菇、平菇、杏鲍菇、灵芝)等。 除此之外,还有三果宝(含有诃子、毗黎勒、余甘子),将其熬煮,并食用药汁。还有富含维他命C的蔬果,例如铁刀木花、西印度醋栗、麻叶、印度苦楝、苦瓜、木鳖果、武靴叶、芥蓝、辣木、越南香菜、余甘子或者含有具有抗氧化性的类黄酮的花色素成分蔬果,例如桑葚和五颜六色的蔬果,有助于维持免疫细胞的正常运作。 关于能防止病毒进入细胞内的泰国草药和蔬果,例如富含槲皮素的蔬果(诸如鱼腥草、红葱、洋葱、辣木、桑叶、苹果)。 富含橙皮苷、芦丁成分的蔬果,例如柑桔类水果的外表皮和内膜(诸如橘子、柠檬、箭叶橙、苦橙)、富含荭草苷重要成分的罗勒叶,具有防止病毒进入细胞的药效。 此外,根据湖北省公布新冠病毒的中医预防方案,陈皮和桑叶是代茶饮的6味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其中两味药物。 对于泰国美食种类,例如缅康(Miang kham),配料有柠檬(带皮切薄片)和红葱。此外,还有配料中加入洋葱、红葱、各种菌类及柠檬的泰式蔬菜咖喱、凉拌、酸辣汤、酸辣薰干鱼汤,提供槲皮素、β-葡聚糖和维生素C。 对于泰国草药饮料,则有三果宝,可增强免疫力。此外,还可以将上述蔬果进行烹饪或制作成饮品。建议在此期间增加这些蔬果和草药的摄入量。 无论如何,在疫情爆发期间,建议大家保证5大类营养饮食的摄入量,增强自身免疫力,规律作息,每天休息时间约为6-8小时,合理安排运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