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型文化纪录片《丹行线》 走进十个小人物故事,你会遇见怎样的印尼?
“一切为了美好” “从中国人视角看世界,用国际化语言讲世界故事”“用旅行赞美生命”,在《丹行线》宣传册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两行字。这部由中央新影纪录电影基金联合北京十一号文化传媒顾问、著名主持人朱丹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片,将文化与旅游结合,聚焦东盟国家,在展示和传递自然风光之大美的同时,聚焦每个国家里平凡而卓越的“小人物”,讲述真实且富有情感共鸣的生命故事,传递东盟国家的人民之美、文化之美、价值观之美。 《丹行线》第一季将目的地选在了东盟最大的国家印尼,并通过讲述10位普通印尼人的故事,将印尼别样的魅力呈现给观众。这10位印尼人中有清真寺的换衣工,有硫黄工的女儿,有古典雷宫舞的传承人等等,而卢希达就是其中的一位。 北京十一号文化传媒制片人苏铭介绍道,“我们做这部纪录片的初衷其实是‘一切为了美好’,发现美好、传递美好,不分地域与国界。” 据悉,该片将于2018年10月21日在西瓜视频首发,并同时在央视、卫视、新媒体等10余个平台播出。“我们保守估计,这个节目在中国的播放量将超过10亿。这意味着至少有1亿以上的观众能够看到这个节目。”苏铭说,“数以亿计的中国观众有望通过这个节目更加了解印尼,通过这种深入的了解,对印尼产生美好的印象与喜爱之情,因为这种喜爱产生更多美好的互动和交流,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一切为了美好’,我们希望将这种美好延续,将东盟10个国家拍完。” 主持人朱丹的思想 在《丹行线》印尼篇的10位印尼人中,朱丹说古典雷宫舞传承人Raka Rasmi的故事最令她感动。因为我们进行拍摄时,她其实旧疾非常严重,但在镜头面前她依然表现得非常完美,只有当拍摄停下,她才会倒下休息,这份对于职业的使命感让我很感动。 ...
14届东博会圆满落幕 中国东盟合作铿锵前行
14届东博会圆满落幕 中国东盟合作铿锵前行 9月12-15日,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于广西省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本届东博会框架下共举办36个高层论坛,为历届最多。例如中国—东盟企业家合作高端对话会,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工作会议,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中泰友好园区联合推介会等。 本届东博会共有9位国家领导人和前政要出席。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东盟协会会长顾秀莲出席。东盟和区域外国家出席的是: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柬埔寨首相洪森、越南常务副总理张和平、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阿斯卡尔•马明、老挝副总理宋赛、泰国国务部长翁信•希瓦普。出席本次盛会的部长级贵宾230位,其中东盟及区域外129位。 开幕大会以“点亮丝路,放飞心愿”为主题,寓意中国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携手点亮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灯,用愿景与希望照亮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更加美好的前程。 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和东盟是山水相连、血脉相通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各领域合作取得显著进展,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各方面合作齐头并进,古丝绸之路焕发生机 现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中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中国—东盟博览会列为重点参与的展会。各地借道广西,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平台推广自己的优势产业,力争与东盟、欧美、日韩等国家谋求合作。除传统的东盟、港澳台经济合作项目外,本届还增加了中国与瑞典、美国、法国、英国 ...
旅游助推一体化 谱写海丝新篇章
旅游助推一体化 谱写海丝新篇章 旅游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 出国游已经成为当下百姓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人对南洋依然情有独钟。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游客花费总额最多十大出境目的地国家,泰国居第一位,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也位列其中,东盟国家在十席中占据四席。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旅游与经贸的结合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如此的关注与追捧。 将于今年9月12-15日举办的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特别设置的主题就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本届东博会以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为契机,以贸易、投资、旅游合作为重点,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旅游,正成为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化,到东盟国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梦想。以旅游合作为契机,深化旅游相关产业合作、进而推动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成效也将越来越显著。 现在,每周有1000多个航班穿行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2017年首季,中国依然是柬埔寨最大客源国。2017年7月,越南接待中国游客量超过40万人次,中国继续成为越南的最大旅游客源地。泰国观光与体育部也预计2017年全年接待中国游客数量可达950万人次。与此同时,到中国旅游的东盟客人也越来越多。2016年,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来华旅游人数均超过百万人次,且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在东博会举办地广西,其每年超过300万人次的入境游客中,有近一半来自东盟国家。 与此同时,东博会推动中国—东盟旅游交流合作的层级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解决双方合作发展带来的问题,东博会专门举办了双边、多边旅游合作的会议论坛和活动。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第14届东博会“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个主题,将是对中国—东盟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的最好诠释。
14届东博会本月12-15日隆重召开 首设 “一带一路”专题展区 加强沿线国家合作
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下称“东博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下称“商务与投资峰会”)将于2017年9月12日至15日在南宁举行。 本届东博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题,首次设立“一带一路”专题展区,同时为加强“一带”与“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本届东博会将特邀哈萨克斯坦为合作伙伴,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首次出任特邀合作伙伴。 此外,邀请沿线国家企业参展,继续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等举办国际产能合作系列活动。首次设立智能制造装备展区,集中展示无人机、智能机器人、3D打印、智能消费电子等,推动本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新增展馆1.2万平方米,总展览面积达到12.2万平方米,总展位数由上届5800个增加到6500个。东盟及其他国家参展面积新增3000平方米,创历史新高。继续开通南宁往返东盟国家临时直航包机。 据介绍,目前展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国内外企业报名参展踊跃,申请展位数已超过规划展位数。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等8个东盟国家包馆参展。目前已确定的“魅力之城”有中国宁波、文莱斯里巴加湾市、柬埔寨柏威夏省、老挝沙耶武里省、缅甸东枝、新加坡、泰国曼谷、越南太原省。 据中国贸促会介绍,第14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举办系列高规格活动,本届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将邀请主题国文莱的领导人与中国企业家进行对话,并邀请两国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和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参加,目的是帮助中国企业了解文莱的贸易与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两国商务与投资合作。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2017年恰逢东盟成立50周年,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东盟全年贸易额4522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截至2017年5月底,中国企业累计在东盟国家签订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额2962.7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2040亿美元,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1830亿美元。双方企业合作实施了一大批公路、铁路、电力、桥梁、港口、航空等互联互通合作项目。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省份。东博会永久落户广西,对于促进广西全方位发展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东博会连续成功举办13届,已成为广西亮丽的名片,也加强了广西与东盟全方位的交流,为广西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十二五”期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从2011年的95.6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290.1亿美元,年均增长34.7%,东盟连续15年成为广西最大贸易伙伴。 ...
泰国水果如何来到中国
“现在市面上有榴莲,前阵子有山竹,冬季还有龙眼,来自泰国的水果一年四季都在不断地往中国输送。”从事了30年中泰水果贸易工作的许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此感叹。许丰是位在中国工作的泰国人,中文说得很好,几乎听不出他的外地口音,作为泰国绿叶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许丰前不久代表公司签订了中泰崇左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协议,总投资达2亿元人民币。而让许丰决定到中国投资的因素之一,便是近年来中泰两国间蒸蒸日上的水果贸易。 东盟中的“水果王国” 正如许丰所说,泰国地处热带,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适合热带水果生长,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水果成熟、上市,这也使得泰国享有“水果王国”的美称。水果已经成为泰国的重要出口产品,每年收入颇丰,而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营养价值和多样性的需求逐步增长,中国水果市场需求量巨大,中国成为了泰国水果主要的出口目的国。 据《中国—东盟博览》泰国版《东盟博览》杂志提供的数据,2016年泰国出口到中国的总值达5.2亿美元,并保持了8%的增长。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升级,关税降低到零后,泰国水果对中国的出口得到大幅提升。在东盟国家中,中国主要从泰国、越南、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尼等6国进口水果,其中泰国进口水果价值占从东盟进口价值比例维持在35~55%。 认识到相比其他国家,不管是水果总产量,还是品种多样性和品质都具有突出的优势,泰国政府正在制定将泰国打造成为世界热带水果中心的战略,该战略将能够深度发掘泰国在热带水果方面的优势,包括通过深加工提高水果产品的附加值,完善水果价格监管机制以及加强水果品种科研和技术研发等。 泰国水果怎样来到中国 许丰介绍,他们公司出口到中国的水果一是来自公司在泰国的果园,二是收购泰国东部和北部果农种植的水果。泰国东部的罗勇、尖竹汶和达叻府是重要的水果产地,其中以榴莲、山竹为主,现在有很多中国商人涌入果园抢购。达叻府农业局主任蓬实·安段表示,因为雨水充足,天气不是太炎热,2017年达叻府水果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90%的榴莲和山竹都送到了中国。而在泰国北部,清迈作为热门旅游城市,水果也是颇受欢迎。清迈水果市场每年交易额约10~20亿泰铢(约合2~4亿元人民币)。现在有20多家中国企业在此设公司,在清迈收购水果加工后,再出口到中国各地。 那么,从泰国收购后的水果,又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据许丰介绍,空运、海运、陆运是目前货物主要的运输方式。“空运固然速度快,但成本也高,公司较少采用这种方式。海运成本相对较低,以前多是选择海运,尤其是发往中国华东地区的水果,往往是从泰国港口出发经中国香港或者广州,再运往上海等东部城市。陆路运输路线基本上是泰国—老挝—中国云南—中国境内,或者泰国—越南—中国凭祥—中国境内。” 让许丰兴奋的是,近两年,他更多地选择从中国广西凭祥入境,在时间和成本上都更具优势,“通过凭祥过关抵达中国内地城市,全程只花4天时间,比海运少3天时间,算下来有时候一个冷柜水果的成本能少8千到1万元人民币。”打包装箱后的泰国水果通常以低温冷藏的货柜形式发往中国,泰国水果进入凭祥口岸后,通过水果冷链物流渠道快速运达中国各省区分销点。正是这样的优势吸引着许丰来到凭祥,经过多次考察,他决定将公司落地在离凭祥不远的中泰崇左产业园,这里也拥有诱人的优惠政策。除了把美味的泰国水果带到中国,公司还在中泰产业园进行水果深加工,生产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榴莲干、菠萝干、龙眼干等。 ...